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肝纖維化標記與同時患有慢性腎病(CKD)和冠狀動脈疾病(CAD)成人的生存率關係。分析了1999至2018年NHANES數據中1,192名患者,發現纖維化-4指數(FIB-4)、非酒精性脂肪肝評分(NFS)、Forns指數及AST/ALT比率等標記的高水平,與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風險顯著相關。AST/ALT比率的關聯性最強,且其預測準確性優於其他標記,顯示肝纖維化標記對CAD和CKD患者的死亡率評估具重要意義。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探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肝纖維化與CKD的關聯,發現在CKD患者中有較高比例的肝纖維化,但經調整後關聯不顯著。在非CKD患者中,脂肪肝和纖維化有明顯關聯。總結,研究未發現肝纖維化與CKD有強烈獨立關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旨在探討特定炎症和血管生成生物標記物與腎功能以及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CS)患者長期結果之間的關係。總共有1293名ACS患者在2008年至2015年間接受追蹤,他們的血漿在入院的頭三天內收集。研究分析了13種生物標記物,發現其中有9種與腎功能呈負相關。在這些生物標記物中,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MACE+)有獨立關聯。即使在調整其他生物標記物後,這種關聯仍然顯著。研究沒有發現慢性腎臟病(CKD)狀態與生物標記物之間的交互作用。總的來說,研究結果表明,FGF-23可能作為ACS患者的獨立預後標記物,無論其CKD狀態如何。 PubMed DOI

研究發現高FIB-4指數可能與更高出血性中風風險有關。研究使用英國生物銀行數據,發現FIB-4指數>2.67的人有較高出血性中風風險。經調整後的模型顯示,FIB-4指數升高與出血性中風風險增加有明顯關聯。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了系統性免疫炎症指數(SII)、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NLR)及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率(PLR)與慢性腎病(CKD)患者貧血風險的關聯。分析了2005至2018年4,444名成人的數據,結果顯示較高的SII、NLR和PLR與CKD患者貧血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高NLR組的患者,其死亡風險比低NLR組高30%。研究建議管理炎症可能有助於減少CKD患者的貧血發生,且NLR可作為潛在的預後標記。 PubMed DOI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被視為心血管代謝風險的指標,但在慢性腎病(CKD)患者中的意義尚不明。本研究分析816,857名CKD患者,發現NAFLD與心血管及腎臟不良事件風險增加有關。中位隨訪7.7年內,9.1%患者出現不良事件,FLI值越高,風險越大。結果顯示,NAFLD可作為CKD患者心血管及腎臟事件的預測因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感染前肝功能與感染後死亡率的關聯,特別針對感染SARS-CoV-2 Omicron變異株的血液透析患者。分析847名患者的數據後發現,11.6%在感染後死亡,主要集中在感染後一個月內。去世者多為年長男性,且糖尿病和腫瘤發病率較高。研究指出,AST水平升高、AST/ALT比率高及前白蛋白低是獨立預測死亡風險的因素,強調在管理這些患者時,監測肝功能的重要性,以改善預後並降低死亡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非侵入性肝臟生物標記對腎臟移植受者的影響,特別是FIB-4分數和NFS。研究分析了2000年至2022年間3,092名腎臟移植受者的數據,發現肝纖維化負擔較高者,移植物結果較差。在平均6年的隨訪中,16.8%的參與者出現腎小管過濾率下降50%或移植物失敗。FIB-4分數高於2.67的風險是低於1.30的兩倍,且面臨急性排斥反應和移植物失敗的風險也增加。總之,肝纖維化水平較高與腎臟移植結果不佳相關。 PubMed DOI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慢性腎病是全球重要的健康議題。本研究針對77名血液透析(HD)患者,探討氧化壓力和炎症與進階NAFLD的關聯。結果顯示,進階NAFLD患者的氧化壓力標記物8-OHdG、炎症細胞激素TNF-α和ICAM-1水準顯著高於無進階NAFLD患者。雖然IL-6水準也較高,但差異僅具邊際顯著性。二元邏輯回歸分析顯示,進階NAFLD與8-OHdG和ICAM-1水準有顯著關聯,顯示HD患者的氧化壓力和炎症增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探討補償性進展性慢性肝病(cACLD)的風險,重點在於纖維化-4指數(FIB-4)作為預測工具。隨訪約29個月,分析106名患者的數據,發現FIB-4與肝臟失代償、移植及死亡風險顯著相關,且FIB-4分數超過2.67的患者生存結果較差。研究顯示,FIB-4能有效識別高風險的cACLD患者,強調無論治療類型,皆需專科轉診。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進階肺癌發炎指數(ALI)與腎功能及全因死亡率的關係,分析了1,982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ALI與腎小管過濾率(eGFR)呈正相關,意味著較高的ALI值與較好的腎功能有關;而ALI與死亡率呈負相關,顯示較高的ALI可能降低死亡風險。特別是在進階CKD患者中,ALI的保護作用不如早期明顯。研究建議ALI可作為CKD患者預後的生物標記,並強調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