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旨在找出與兒童尿路感染及尿路擴張相關的高級別膀胱輸尿管逆流(VUR)因素,並開發預測模型以減少侵入性檢查的需求。研究分析了1,044名患者的資料,發現8.2%有重度逆流,主要風險因素包括:2歲以下、男性、非大腸桿菌病原體、UTD-P3擴張及腎臟瘢痕。研究團隊建立的評分系統準確率高達93.4%,能有效識別重度逆流,並減少94%患者接受不必要檢查的情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後尿道瓣膜(PUV)是男孩尿路阻塞常見原因,可能導致長期腎臟問題。研究發現,蛋白尿和尿路感染會加速腎功能下降,顯示有改善的空間。了解這些情況有助於為PUV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 PubMed DOI

印度兒科腎臟學會(ISPN)已經制定了管理兒童尿路感染(UTI)和原發性膀胱尿管逆流(VUR)的循證指南,符合國際透明度和嚴謹性標準。主要建議包括診斷UTI的標準、治療急性腎盂腎炎、使用DMSA掃描和MCU等影像研究、以及VUR病例中抗生素預防和手術干預的指示。 PubMed DOI

RIVUR試驗指出長期抗生素治療可降低尿路感染復發率,NNT為10。重新分析發現特定次群組,如患有IV級VUR、BBD和發燒性尿路感染的兒童,其NNT更低。對於患有BBD和VUR的兒童,長期抗生素治療可能更為有效,需要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嬰兒發燒性尿路感染可能導致嚴重問題,辨識容易再感染或損傷腎臟的嬰兒很困難。遺傳因素可能影響感染結果,這研究旨在找出與嬰兒腎損傷和再發UTI相關的基因變化。研究人員發現患有腎瘢痕和沒有的嬰兒有基因差異,尤其在線粒體基因方面。這些基因資訊可幫助預測患有發燒性UTI的嬰兒可能的併發症。 PubMed DOI

後尿道瓣膜是男性嬰兒下尿路阻塞的主要原因,發生率約每4000名活產中有1名。研究分析了1991至2021年間727名後尿道瓣膜兒童的長期腎臟結果,發現32%的兒童經歷重大不良腎事件(MAKE),而一般人群僅1%。這些兒童面臨更高的死亡、慢性腎病及腎臟替代療法風險。儘管前五年內風險有所下降,但超過30年後仍顯著升高,顯示後尿道瓣膜兒童在一生中有較高的不良腎臟結果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尿路結石患者的急性腎損傷(AKI)風險因素進行調查,並建立早期檢測AKI的預測模型。研究分析了1,016名急診患者,發現18.7%發展為AKI。透過多因素邏輯回歸,識別出年齡、發燒、糖尿病等獨立風險因素。預測模型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18,顯示良好表現,並具臨床實用性,能幫助醫生識別高風險患者,改善預後。 PubMed DOI

膀胱輸尿管逆流(VUR)在小兒腎臟移植病患中常見,但對移植腎臟的健康及存活率影響不明。一項研究分析了2007至2020年間74名小兒腎臟移植受者,重點在移植後六個月進行排尿膀胱尿道造影(VCUG)的病患。結果顯示,無論VUR的嚴重程度,移植失敗率無顯著差異(p = 0.389)。然而,高級VUR病患發展尿路感染的風險顯著較高。總結來說,高級VUR雖然增加發熱性尿路感染風險,但不影響移植存活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炎症蛋白在預測後天腎功能的角色,特別針對有後尿道瓣膜(PUV)的胎兒。研究分析了79名PUV患者的胎兒尿液,發現三種化學趨化因子—CCL2、CXCL9和CCL4—能有效預測後天腎衰竭,驗證結果相當強勁。雖然這些因子的表現不如先前的12種尿液肽簽名,但綜合預測能力仍然不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因子在羊水中並無預測價值。研究顯示,胎兒尿液中的這些炎症標記可增強PUV的產前管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4o對兒童膀胱輸尿管逆流(VUR)常見問題的回答可靠性與可讀性。分析了二十個問題,兩位評審使用全球質量評估標準(GQS)和修改版的DISCERN工具進行評估。結果顯示,ChatGPT的回答在可靠性上獲得中等到良好的評價(55%中等,45%良好),而GQS評估則高達95%的高品質。不過,可讀性得分顯示內容對一般讀者來說難以理解,平均Flesch可讀性得分僅26,顯示閱讀難度高。因此,提升可讀性對於讓更多人理解這些資訊非常重要。 PubMed DOI

慢性腎病(CKD)對於後尿道瓣(PUV)的兒童影響深遠,約有40%的病例受到影響。研究開發了一個名為PURK的風險評分工具,旨在根據臨床數據預測CKD的進展。這項研究納入283名PUV兒童,並隨訪至少一年。關鍵預測因子包括基線肌酸酐超過150 µmol/L、高度膀胱輸尿管逆流、生長不良及腎發育不良。PURK分數在預測準確性上表現優異,能有效提升病患照護及家庭諮詢,並促進醫療研究的比較。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