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了合成膜與不對稱纖維素三醋酸鹽(ATA)膜在不使用肝素的血液透析中的血栓生成性。研究採用前瞻性、多中心、隨機交叉設計,分為兩個階段,每階段進行六次透析。結果顯示,使用ATA膜的患者中,有60%能在不使用肝素的情況下完成透析,而合成膜僅有24%(p = 0.01)。此外,ATA膜的完成次數也顯著高於合成膜(46%對7%)(p = 0.001)。微型CT分析顯示ATA膜效果更佳,結論認為ATA膜在限制肝素使用時對透析有利。該研究已註冊於NCT06505616。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在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中,在心肺轉流迴路中使用血液淨化濾芯,以減少發炎和併發症。他們發現加入濾芯可降低發炎標誌物的水平,減少術後急性腎損傷和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發生率,相較於對照組。這項研究暗示,使用血液淨化濾芯可能有助於減少這些手術的併發症。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在透析患者中使用檸檬酸鈉透析液在預稀釋和後稀釋的線上血液透析/濾過法中的效果。檸檬酸鈉有效地防止了凝塊,並在預稀釋模式下的凝塊較少。兩種模式下的透析效果和生活品質相似,後稀釋模式的身體活動稍微較高。代謝變化也相似。檸檬酸鈉透析液被證實是線上血液透析/濾過法中安全有效的抗凝劑。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手術期間的血液淨化可減少出血、輸血次數,降低併發症,不增加血栓風險。460名患者研究顯示,使用血液淨化有助於管理接受抗凝血治療並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的出血情況。 PubMed DOI

開發適合生物的膜用於血液透析已有助於減少不良結果,因為它們可以減少發炎、氧化壓力和凝血。這些膜被塗上維生素E或肝素,已顯示在減少血液透析過程中對全身抗凝劑的需求方面具有潛力,尤其是對於有出血風險的患者。本文回顧了這些膜抗血栓形成特性的研究。 PubMed DOI

這個研究探討了在血液透析中腎衰竭患者身上,抑制肝臟因子XI表達的fesomersen對出血和動脈血栓形成的影響。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fesomersen導致因子XI水平的劑量依賴性降低,並且並未增加主要出血的風險。較低的因子XI水平與血液透析管路凝塊和AV通路血栓的減少有關。 PubMed DOI

一項研究比較了兩種區域抗凝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包覆肝素膜(HCM)和無鈣透析液再注入鈣(CFD)。研究發現,相較於HCM,CFD顯著降低了因出血風險而導致的透析提前終止,並且沒有安全性疑慮。這表明CFD可能是對於有出血風險的患者更好的選擇。 PubMed DOI

一項針對15名高風險出血患者的研究比較了無鈣、無檸檬酸透析液的區域抗凝(RA)與標準肝素化的慢性間歇性血液透析。結果顯示,兩者的成功率均為100%,且中位持續時間為240分鐘,無早期體外循環損失。雖然RA組的透析後ECC血栓形成評分較高,但未見低鈣或高鈣血症,離子鈣水平穩定。研究建議未來可進一步探討無酸透析液,以提升透析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在高容量血液透析濾過中,使用檸檬酸鹽基透析液(Cit-D)與醋酸鹽基透析液(Acet-D)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對28名患者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轉換到Cit-D後,肝素劑量減少17%,透析效率提升,且未增加併發症。透析前的β<sub>2</sub>-微球蛋白水平下降,鈣水平在第二階段恢復正常,且內毒素與細菌培養結果正常。總體來看,Cit-D在高容量HDF中可能比Acet-D更具優勢。 PubMed DOI

SAFE-D 試驗旨在評估對透析心房顫動患者的抗凝策略可行性,這群患者在過去的臨床試驗中常被排除。這項隨機對照試驗共招募151名符合標準的成人,分為三組:劑量調整的華法林、apixaban,或不使用口服抗凝劑,隨訪26週。 主要發現包括: - 招募在30個月內完成,雖然因COVID-19疫情中斷。 - 研究結束時,83%的參與者遵守治療。 - 各組別中各發生一起中風和八起重大出血事件。 - 華法林的治療範圍時間為58%。 總體而言,這項試驗成功展示了在此族群中招募和維持遵從性的可行性,為未來研究鋪路。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 nafamostat mesylate (NM) 在高風險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作為抗凝劑的替代選擇,與檸檬酸相比。研究涵蓋196名患者,分析651次透析會議。結果顯示,使用NM的透析中,因凝血提前終止的情況顯著較少(0.84% vs. 5.19%),且重大凝血風險顯著降低(OR: 0.063)。更重要的是,NM並未增加重大出血事件的風險。因此,NM在預防凝血方面表現更佳,適合高風險出血的透析患者使用。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