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大型研究調查了274,292名參與者,探討身體活動(PA)、估計心肺適能(eCRF)與慢性腎臟病(CKD)風險的關係。結果顯示,整體上身體活動與CKD風險無顯著關聯,但45歲以下的年輕人若活動不足或活躍,CKD風險較低。男性在較高活動水平下也有降低CKD風險的趨勢。此外,高eCRF組的CKD風險比低eCRF組低20%。這些結果顯示,身體活動和心肺適能對CKD風險的影響因年齡和性別而異。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運動對於降低患慢性腎臟疾病(CKD)風險有幫助,特別是像除草、木工等重型DIY活動。輕度活動如步行則效果不明顯。研究指出,積極運動有助於保護腎功能並預防CKD。 PubMed DOI

缺乏運動是導致慢性腎臟疾病(CKD)增加的原因之一。研究顯示,運動可以幫助預防和改善CKD,即使在進展到晚期或進行血液透析期間也是如此。運動就像是對抗CKD的「多效藥」,有益於患者的身體健康、心血管健康和腎功能。積極的生活方式對於預防和管理CKD至關重要。 PubMed DOI

研究探討健康人群中心肺適能與慢性腎臟疾病(CKD)的關係。通過分析超過11,000名健康參與者的數據,結果顯示心肺適能較差者患CKD風險較高,即使調整其他因素後仍成立。這顯示心肺適能與CKD風險獨立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多維度運動反應模式在檢測輕度至中度慢性腎病(CKD)患者心血管異常的有效性。研究分析了3,075名來自Framingham心臟研究和451名來自麻省總醫院運動研究的參與者,所有人都接受了心肺運動測試(CPET)。主要發現顯示,隨著腎功能下降,峰值氧氣攝取量(VO2 Peak)和無氧閾值氧氣攝取量(VO2 AT)顯著受損,且心輸出量在腎功能較差的參與者中也受到影響。結果顯示,CPET指標能有效識別CKD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下降。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營養、運動與慢性腎病(CKD)患者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對115名年齡在45至80歲的CKD患者進行評估後發現,久坐不動的患者通常年齡較大,且在身體組成、運動能力和營養攝取上表現不佳。研究結果顯示,較高的每日活動量(METs)與較好的肌肉力量和運動表現有關,而久坐生活方式則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改善CKD患者的營養與運動習慣對提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指出身體活動和運動對改善心腎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慢性腎病(CKD)和心血管疾病(CVD)方面。隨著腎功能惡化,CVD及死亡風險會增加。研究顯示,定期運動能預防CKD,減緩腎功能下降,並降低CVD風險。雖然運動介入能增強心肺適能,對CKD和CVD的風險因素有正面影響,但在臨床實踐中仍需更多隨機對照試驗來評估長期效果。此外,還需解決將運動融入CKD患者日常護理的挑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身體活動(PA)和飲食品質(DQ)對慢性腎病(CKD)患者死亡風險的影響。分析了1999至2018年6,504名CKD患者的數據,並追蹤至2019年。結果顯示,參與高PA且飲食健康的患者,其全因死亡風險和心血管死亡風險顯著低於低PA且飲食不健康的患者。特別是年長者和非西班牙裔黑人在提高PA和改善飲食方面的益處更明顯。總之,活躍且飲食健康的CKD患者死亡風險較低。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議題。雖然運動對腎臟健康有益,但具體影響尚待深入研究。本研究分析了身體運動對70至77歲老年人腎功能的保護效果。參與者分為對照組、適度強度運動組和高強度間歇訓練組。結果顯示,高強度運動組的腎功能下降風險最低,顯示運動對老年人腎功能保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顯示馬來西亞慢性腎臟病(CKD)日益嚴重,強調了早期識別風險因素的重要性。研究針對3160名多民族參與者,透過腎臟檔案數據分析,找出五個關鍵因素:性別、種族、身體活動、動脈粥樣硬化血漿指數(AIP)和收縮壓。特別是高AIP的男性更易發展CKD。由於CKD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這些因素有助於預測高風險個體,未來研究應著重於利用這些因素來預防和管理CKD。 PubMed DOI

研究顯示,末期腎病(ESKD)患者中癡呆症的盛行率很高,但身體活動(PA)與癡呆風險的關聯尚不明確。一項針對11,724名透析患者的研究發現,進行身體活動可降低癡呆症風險,風險比為0.686。即使考慮其他因素,這一結果仍然成立。身體活動與阿茲海默症風險較低有關,但與血管性癡呆無明顯關聯。總之,參與身體活動的透析患者癡呆症風險普遍較低,顯示身體活動對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