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便秘是常見的腸道問題,可能影響腸道微生物,並與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上升有關,但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較少被探討。本研究調查南韓血液透析患者中便秘的流行率及其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結果顯示,在35,230名患者中,有25.9%有便秘,且便秘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均高於非便秘患者。這顯示慢性便秘可能與心血管風險增加有關,需進一步研究其獨立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可降低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風險,研究包括19,843名患者,結果顯示膳食纖維攝取與全因死亡率呈負相關,並受研究人口和暴露因素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追蹤了3031名接受血液透析的日本患者,發現心血管系統、骨骼和骨骼肌的異常是這個族群中獨立的死亡風險因素。患者根據受影響器官的數量分成不同組,患有多個器官疾病的患者死亡風險、主要心血管事件和骨折風險較高。這項研究強調了考慮這些器官疾病對血液透析患者結果的綜合影響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飲食纖維攝取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健康的影響,分析了3,791名參與者的數據,隨訪中位數為14.6年。結果顯示,中等和低纖維攝取者的死亡風險較高,分別增加19%和11%。不過,纖維攝取與心血管或腎臟不良結果之間並無顯著關聯,且高纖維攝取也未降低炎症標記物的水平。總結來說,雖然低纖維攝取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但對CKD患者的腎臟或心血管健康影響不大,建議進一步研究以確認纖維攝取的臨床效果。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在開始透析(HD)後,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顯著增加。研究分析了2007至2019年間開始HD的74,584名CKD患者,發現12,875名患者出現CVD事件。結果顯示,HD開始後的前10天內,CVD風險達到高峰,特別是缺血性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風險在1到2個月後下降,但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在5個月內仍然偏高。這強調了對CKD患者CVD風險進行仔細評估和管理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評估了三種營養評分工具——預後營養指數(PNI)、營養狀態控制指數(CONUT)和老年營養風險指數(GNRI)對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的預測價值。研究納入863名患者,隨訪中位數37個月。結果顯示,營養不良患者的死亡風險較高,且PNI和GNRI的分數提升與死亡風險降低有關。GNRI在預測全因死亡率方面表現最佳,顯示出營養狀態對預測死亡風險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藥物負擔與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不良結果之間有密切關聯。研究分析了29,690名患者的數據,發現處方口服藥物越多,重大不良心臟及腦血管事件(MACCEs)和全因死亡率的風險也越高。在中位隨訪6年中,59.2%的患者經歷了MACCEs,且隨著藥物數量增加,風險也上升。每增加一種藥物,這些不良結果的風險就增加3%。因此,監測藥物負擔可能成為預測不良事件的重要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益生菌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健康影響。研究分析了3,646名CKD患者的數據,發現攝取較多活微生物的患者,其全因死亡風險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減少37%。結果顯示,增加活微生物的攝取可能有助於降低CKD患者的死亡風險,建議在這群人中納入活微生物的飲食。 PubMed DOI

新研究指出,血清中的多胺(如腐胺、精胺和精子胺)可能是慢性腎病(CKD)及其進展的重要生物標記。研究分析297名CKD患者,發現腐胺與腎功能呈負相關,而精胺和精子胺則呈正相關。高腐胺水平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HR 6.972),而高精胺和精子胺則降低風險。這些結果顯示血清多胺可能成為CKD患者的預後指標,並與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多重疾病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特別是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關聯。研究分析了福岡腎病登記中心4,420名非透析CKD患者的數據,識別出23種共病,並將患者依共病數量分為四組。隨著共病數量增加,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全因死亡率的風險也上升,顯示多重疾病與CKD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及死亡率有明顯相關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會顯著提高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包括冠狀動脈疾病、中風等。CKD與CVD的共存會影響患者的預後,主要因為糖尿病、高血壓等共同風險因素,以及炎症、貧血等其他因素。正確識別CKD對評估CVD風險至關重要。為了有效降低CKD患者的CVD風險,需要心臟科、腎臟科及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的合作。這篇綜述強調了CVD與CKD之間的關係及其臨床影響和治療挑戰。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