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結節性硬化症(TSC)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可能影響腎臟,導致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腎囊腫等病變,並可能引發高血壓及腎功能下降。2024年針對TSC相關腎病的新指導方針已發布,本文回顧了關鍵臨床要點,並透過四個案例說明管理策略,包括高血壓管理、隨訪頻率及腎臟影像檢查的建議。此外,還探討了如TSC2-PKD1連續基因綜合症及大型AML的管理方法,為腎臟科醫生提供實用資源。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囊腎疾病成因多樣,影響不同年齡層,診斷治療需考慮家族史、年齡、症狀。次世代定序改善診斷,但治療仍有限。托維普坦適用於快速進展性多囊性腎病。本文討論兒童與成人囊腎疾病的差異,分子診斷、治療進展,及需深入研究的範疇。 PubMed DOI

腎臟硬化症候群(TSC)是一種複雜的疾病,會對神經、發育和腎臟造成各種健康影響。要有效管理TSC,需要由一群醫療專業人員共同努力。這些建議專注於TSC對腎臟的表現,強調監控腎功能和結構性病變的重要性,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干預來保護腎臟健康。 PubMed DOI

研究專注於了解TSC患兒腎臟情況,以提升臨床照護。發現TSC患兒常有腎臟病變,尤其是AMLs,患病率和存活率因基因不同而異。AMLs隨年齡增長而變大,腎囊腫在不同年齡段高峰。部分兒童有慢性腎臟疾病和高風險AMLs。強調需定期監測TSC患兒腎臟狀況,有效管理疾病。 PubMed DOI

狼瘡性腎炎合併血栓性微血管病變(TMA)是兒童患者的嚴重風險,導致死亡率高且預後不良。研究顯示,患有TMA的患者病情嚴重,腎臟存活率較低。高血清肌酸酐、TMA和間質纖維化是兒童患者發展至末期腎臟疾病的獨立風險。早期檢測、治療和新療法研究對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PubMed DOI

囊性腎病是一種包含多種遺傳及非遺傳疾病的病症,特徵是腎臟囊腫的形成,可能在兒童及成人中被發現,甚至在產前就能檢測到。本研究針對70名發現腎囊腫的兒童進行基因分析,結果顯示53名患者有相關基因變異,其中24名在產前已顯示高回聲或囊性腎臟的跡象。這強調了超聲篩檢和基因檢測在早期診斷及臨床管理中的重要性,並需為家庭提供個性化的基因諮詢。 PubMed DOI

遺傳性腎臟疾病(IKDs)在兒童中造成診斷和治療上的挑戰,影響生活品質及醫療成本。這些疾病的遺傳異常超過150種,佔需要腎臟替代療法病例的30%。文章探討了IKDs診斷的最新進展,特別是全外顯子測序的應用,能提高疾病識別的準確性並促進早期介入。還介紹了基因療法和類器官等新興治療選擇,這些都有助於改善治療效果。整體而言,這篇文章提供了IKDs的概述及其診斷和治療的最新進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香港接受腎臟替代療法(KRT)的兒童中,獲得性囊性腎病(ACKD)的情況。從2023年6月到12月,對43名小兒患者進行影像檢查,發現42%有ACKD,其中大多數無症狀,但有兩名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研究指出,透析時間超過28個月與ACKD發展有顯著關聯。結合超音波和MRI的檢查效果更佳,強調了早期移植和定期監測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和隱性多囊腎病(ARPKD)是遺傳性疾病,主要特徵包括腎囊腫、高血壓及慢性腎病。雖然ADPKD通常在成人發病,ARPKD則多見於嬰兒或兒童,但兩者可在任何年齡出現。文章探討了這兩種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方法及臨床評估,並強調了護理上的關鍵轉變。雖然目前無法治癒PKD,但研究已發現潛在治療靶點,並在臨床試驗中探索,特別是針對成人的研究,未來也需關注兒童的相關研究。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會導致腎囊腫逐漸增長。在美國,ADPKD佔腎衰竭的5%到10%,每10,000人中約有9.3人受影響。通常在27到42歲之間被診斷,主要由PKD1或PKD2基因突變引起。大多數35歲以上患者會有肝囊腫,70%至80%會出現高血壓,9%至14%可能有顱內動脈瘤。管理策略包括控制血壓、限制鈉攝取和使用tolvaptan等藥物,以延緩腎功能下降。 PubMed DOI

腎臟疾病對心血管系統影響深遠,隨著腎功能下降,心血管併發症風險增加。許多腎臟疾病,特別是先天性和囊腫性疾病,常在兒童時期被診斷,並可能與心臟問題共存。主要相關疾病包括腎臟及尿道先天性異常、多囊腎病及腎小球疾病等。這些疾病可能導致血管僵硬、心臟瓣膜疾病及其他心血管風險,特別是在腎病綜合症和IgA腎病等情況下。腎臟與心血管健康的關聯在兒童中尤為重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