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高磷血症,常見於慢性腎病和老化,與心血管問題有關。研究指出,血清磷酸鹽過高可能促進血管鈣化,但具體機制仍不明。這次討論探討了細胞外磷酸鹽如何影響細胞功能,並檢視高磷血症對心臟的直接影響,特別是心肌鈣化的潛在後果。這一現象在接受透析的患者中,似乎與有害的心臟重塑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病(CKD)在患者中相當普遍,對健康影響深遠,可能縮短壽命並降低生活品質。心血管疾病是CK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與鈣和磷的代謝失衡有關,常因腎性骨病而加重。這促使「慢性腎臟病的礦物質和骨骼疾病」的概念出現,強調骨病如何引發血管鈣化,增加心血管風險。小兒腎臟科醫生在處理CKD的骨病時,面臨特有挑戰,特別是對兒童的生長和骨骼發展影響。本文將探討CKD與心血管及骨疾病的關聯,特別針對小兒患者的問題。 PubMed DOI

討論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血管和瓣膜鈣化對心血管問題的影響,探討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包括鎂、維生素K補充和羥基磷灰石形成策略,以及血清鈣化傾向試驗(T50)的應用。雖然有進展,但目前尚無經批准的藥物處理此問題。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急性腎損傷患者接受持續腎臟替代治療時,血清磷酸鹽水平高者死亡率較高,尤其是疾病嚴重者。來自韓國八家醫院的數據顯示,低磷酸鹽水平也會增加高疾病嚴重程度患者的死亡風險。因此,對於危急病情的急性腎損傷患者,監控血清磷酸鹽水平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中國早期慢性腎病(CKD)1-2期患者中高磷血症的流行率及影響。結果顯示,在99,266名參與者中,有8.3%患有高磷血症,尤其在年輕人及尿蛋白較高的患者中更常見。中位隨訪5.2年內,這些患者的死亡風險較高(風險比HR為1.28),即使是短暫的高磷血症也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這強調了即使腎功能正常,仍需密切監測血清磷水平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篇論文探討冠狀動脈鈣化(CAC)與慢性腎病(CKD)患者心血管風險之間的關聯,並強調其對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心血管死亡率的影響。研究針對425名非透析CKD患者,發現CAC是MACE和心血管死亡的重要預測因子,特別是當CAC評分超過300時,調整後的危險比為1.71。此外,低維生素D3或α-Klotho水平及高炎症和骨代謝標記會加劇風險。研究建議針對慢性炎症和礦物質代謝失調進行治療,以改善CKD患者的預後。 PubMed DOI

骨-血管軸在慢性腎病(CKD)患者的血管鈣化(VC)管理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CKD-礦物質和骨骼疾病(CKD-MBD)的情境下。本研究指出骨代謝標記在尿毒症性VC中的關鍵角色,並強調骨骼作為內分泌器官的功能,透過分泌生物活性物質來調節全身代謝。這些物質促使血管平滑肌細胞轉變為成骨細胞,影響血管重塑。管理CKD-MBD的目標是減少sclerostin的產生,以限制血管鈣化的進程。 PubMed DOI

腎功能喪失會導致磷酸鹽水平上升,形成難以控制的正磷酸鹽平衡。身體會增加甲狀旁腺素(PTH)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以促進磷酸鹽排泄,防止血清磷酸鹽過高。然而,晚期慢性腎病(CKD)患者若攝取過多磷酸鹽,腎臟無法有效排出,會導致高磷血症,進而引發炎症、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增加死亡風險。本文探討腎臟如何處理磷酸鹽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並提供臨床工具以識別高風險患者。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礦物質骨骼疾病(CKD-MBD)是一種在腎功能受損者中常見的複雜狀況,影響礦物質代謝、骨骼及心血管健康,並可能導致生活品質下降和死亡率上升。雖然隨著腎功能惡化,CKD-MBD的實驗室變化會增加,但其背後的機制仍不明朗。這篇綜述旨在深入探討CKD-MBD,分析基因和環境對其臨床表現的影響,並希望能為CKD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策略。 PubMed DOI

瓣膜鈣化在慢性腎病(CKD)患者中相當普遍,會顯著提高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風險。雖然這個問題很常見,但導致心臟瓣膜鈣化的機制仍不清楚,目前的治療方法也未能有效預防。這篇綜述希望增進我們對CKD及其治療對瓣膜細胞影響的理解,並強調臨床前研究中發現的新治療靶點,同時檢視近期針對CKD患者瓣膜鈣化的臨床試驗。 PubMed DOI

磷在慢性腎臟病相關的礦物質骨病(CKD-MBD)中扮演重要角色,控制磷攝取對減緩病情和改善預後至關重要。慢性腎病患者若磷滯留,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增加血壓及心臟負擔,提升心血管風險。加工食品中的無機磷吸收率較高,植物性來源則較低。雖然正常腎功能者高磷影響尚不明確,但過量磷對腎病和心血管健康有害。對腎功能受損者,減少蛋白質攝取以控制磷是必要的,但對透析患者來說,這是一大挑戰。因此,需加強患者及照護者的教育與遵從。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