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間歇性血液透析期間,注射angiotensin II對肌肉痙攣的影響,重點在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中6名患者接受了angiotensin II或安慰劑,結果顯示,angiotensin II顯著減少肌肉痙攣的頻率(33%對92%)和強度,且需要的液體推注次數也較少(0%對42%)。雖然注射後血壓和心率上升,但對其他指標無影響。研究認為angiotensin II在減少透析期間肌肉痙攣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建議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研究。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評估肢體缺血預處理(LIPC)對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結果顯示接受LIPC治療的患者在透析時有較高的平均動脈壓、較低的低血壓發生率和心臟標記物水平。總結指出,LIPC有助於降低低血壓發生率,可能減輕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臟損傷。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若開始單一抗高血壓藥物治療,選擇鈣通道阻滯劑(CCBs)的低血壓風險最低;而選擇β和α-β受體阻滯劑、ACE抑制劑、血管收縮素II受體拮抗劑或利尿劑,則有較高的低血壓風險。因此,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選擇CCBs可能是較安全的管理高血壓並降低低血壓風險的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遠端監測(RM)對自動腹膜透析(APD)患者的影響,特別是在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液體過載和透析效率不足的併發症方面。研究涵蓋21家醫院,將患者分為RM-APD組和傳統APD組。結果顯示,雖然兩組在全因死亡率上無顯著差異,但傳統APD組的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較高。RM-APD組則顯示出更好的生存率和較少的不良事件,顯示出其在臨床上的潛在優勢,可能促進這種療法的普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每日使用patiromer對透析末期腎病(ESKD)患者高鉀血症及心律不整的影響。共33名患者參加,31名完成研究,分為patiromer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patiromer組在第4週的高鉀血症發作次數顯著少於對照組(13次對41次),中位數發作次數為0次。雖然兩組在重大心律不整事件上無顯著差異,但patiromer有效減少高鉀血症發作,仍需進一步研究其對心臟事件的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血管緊張素受體-中性酯酶抑制劑(ARNI)對接受腹膜透析(P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腹膜功能影響。研究納入102名患者,55名使用ARNI達12個月,47名為對照組。結果顯示,ARNI組的血壓和左心室射血分數顯著改善,對照組則無變化。使用ARNI與心臟事件風險降低有關,且透析液與血漿的肌酸酐濃度比率也下降。總體而言,研究建議ARNI可能有助於降低PD患者的心血管風險並改善腹膜功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螺內酯對穩定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IDH)的影響,為期24週,包含49名患者。患者接受50毫克螺內酯或安慰劑,並有兩週的洗脫期。結果顯示,螺內酯顯著降低IDH發生率(57%對69%,P < .001),且透析後的收縮壓、平均血壓也較安慰劑組低。總結來說,透析前使用50毫克螺內酯能有效減少IDH的發生。此研究已在泰國臨床試驗登記處註冊(TCTR20200604013)。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兩種透析期間的氨基酸補充方法對輕度蛋白質-能量消耗的血液透析病人營養狀態的影響,分為持續輸注和急性負荷兩組,為期三個月。結果顯示,持續輸注組的血清白蛋白和全身肌肉量顯著增加,而急性負荷組則無明顯變化。雖然持續輸注組的肌肉量改善,但握力和步態速度未見變化。總體而言,持續輸注在改善病人營養狀態上較為有效,但仍需進一步研究其臨床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運動訓練(IDE)對接受血液透析(HD)患者左心室(LV)功能的影響,特別是減少因HD引起的心肌驚厥所造成的心壁運動異常。61名患者分為兩組:一組進行每週三次的運動訓練,另一組接受常規護理。結果顯示,運動訓練組在HD期間的心壁運動異常顯著減少,且LV質量改善,射血分數提升。這顯示運動介入對HD患者的心臟健康有正面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綜合護理介入對慢性腎衰竭患者的影響,特別是水分和鹽分攝取對血壓及體液負擔的影響。研究從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進行,120名患者被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經過6個月,觀察組在血壓、體液負擔及治療依從性上表現更佳,併發症發生率也較低。研究結果顯示,強化的水鹽飲食護理介入對管理血壓及減少併發症有效,建議臨床實踐中採用。 PubMed DOI

**重點整理:** 在一項針對洗腎且有高血壓患者的多中心隨機試驗中,sacubitril-valsartan(ARNI)在12個月內比irbesartan(ARB)更有效地降低血壓,尤其是在血液透析的患者身上。兩種藥物的安全性表現相近且都屬於可接受範圍。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