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針對6到20歲的小兒腎臟移植受者,探討肥胖、代謝症候群(MS)與動脈僵硬度的關聯。研究發現,根據骨骼肌與脂肪質量比(SM:FM)和腰圍與身高比(WHR)分類的肥胖者,動脈僵硬度(高PWV)的風險顯著高於根據體脂百分比(PBF)和身體質量指數(BMI)分類者。此外,WHR和SM:FM與代謝症候群的關聯性更強,建議使用這些指標來評估心血管風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篇論文探討青少年肥胖與慢性腎病(CKD)同時發生的公共健康問題,分析其對健康的嚴重影響,可能需要透析或移植。研究回顧文獻,估計相關生物標記及共病流行率,發現微量白蛋白尿(9.42%)、高血壓(23.60%)、低高密度脂蛋白(14.34%)等問題。識別這些生物標記對臨床醫生至關重要,顯示出解決此問題的迫切性。論文也探討了從藥物到減重手術的治療選擇,提供醫療提供者全面的管理策略。 PubMed DOI

肥胖可能影響兒童腎移植,但尚無明確結論。有研究指出,一些醫療中心在評估兒童腎移植候選人時,會參考BMI值,有時因BMI過高而拒絕。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肥胖對兒童腎移植的影響,以制定更明確的指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冠狀動脈鈣化分數(CACS)和腹主動脈鈣化分數(AACS)對腎臟移植受者心血管及腎臟結果的影響。研究納入944名患者,結果顯示高CACS組的心血管事件風險顯著增加(風險比5.97),全因死亡率也提高(風險比2.74)。高AACS組的心血管風險同樣較高(風險比2.38)。雖然CACS能提升心血管事件預測準確性,但CACS和AACS對腎臟結果並無顯著影響。總結來說,移植前的高動脈鈣化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獨立風險因素,但不影響腎臟結果。 PubMed DOI

兒童腎臟移植後的旅程充滿挑戰,包括醫療併發症、頻繁住院、飲食限制及心理健康問題,如憂鬱和焦慮等。此外,這些小患者也可能面臨神經發展障礙,影響認知和心理社會適應。為了有效應對這些需求,採用多學科照護模式是必要的,但目前缺乏相關實施的文獻。本篇回顧探討這些孩子及家庭的心理社會和神經發展困難,並討論風險評估及潛在介入措施,以改善病患照護和術後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脊髓脊膜膨出(MMC)兒童的腎小管濾過率(GFR),比較胱蛋白酶C(CysC)和肌酸酐的準確性,並分析身體組成與腎臟參數的關係。研究發現CysC估算的GFR通常低於肌酸酐,顯示CysC在這群體中可能更準確。雖然只有30%兒童符合BMI超重標準,但62.5%根據生物電阻抗分析(BIA)被判定為肥胖。CysC與體重、BMI及體脂量呈正相關,強調在評估腎功能時需考慮脂肪量,以避免錯誤估計腎臟損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病(CKD)兒童的身體組成,特別是骨骼肌密度(SMD)和脂肪分佈對臨床結果的影響。研究比較了32名CKD兒童與66名健康兒童,發現CKD兒童的骨骼肌面積和SMD均低於健康兒童,內臟脂肪則較高。三酸甘油脂水平被認為是低SMD的重要預測因子,而高血清白蛋白和高SMD則有助於延緩腎衰竭進展。總之,CKD兒童普遍存在骨骼肌喪失,且與較差的臨床結果相關。 PubMed DOI

腎臟移植是慢性腎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但長期移植物喪失仍是大問題,約50%的移植物在10年內會失敗。代謝症候群在腎臟移植受者中相當普遍,影響30-40%的患者,可能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併發症。此外,20-40%的受者會經歷早期移植物炎症,顯示NAFLD與移植物炎症之間可能有關聯。這篇綜述探討了代謝症候群及NAFLD的流行率、風險因素及其對移植後管理的影響,強調了解這些併發症對於改善患者長期生存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肌肉量和肌力對腎臟移植受者(KTRs)生活品質的影響。研究分析了751名平均56歲的KTRs,發現較低的肌肉量(ASMI、CERI)和肌力(HGSI)與較低的身體健康相關生活品質(PCS)有顯著關聯。特別是,肌肉量或肌力較低的受者,生活品質下降更明顯。這顯示改善肌肉量和肌力可能有助於提升KTRs的生活品質,強調復健介入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小型兒童捐贈者的雙腎移植(DKT)結果,特別是捐贈者與受贈者體重不匹配的影響。研究涵蓋2012至2022年間的40名受贈者,根據體重比率分為低不匹配(BWLM)和高不匹配(BWHM)兩組。結果顯示,整體存活率高達97.4%,但BWHM組的移植存活率顯著較低(70%對比BWLM的96.7%),且併發症發生率較高。總結來說,減少體重不匹配對提升移植存活率及降低併發症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動脈僵硬度與慢性腎臟病(CKD)之間的關係,數據來自動脈硬化風險社區(ARIC)研究。研究發現,在中位隨訪6.6年內,有460名參與者新發CKD,且較高的脈衝波速度(cfPWV、hfPWV、haPWV)與CKD風險增加相關。次要分析顯示,這些指標也與腎功能下降速度較快有關。股動脈-踝部PWV則未顯示顯著關聯。結論指出,動脈僵硬度可能在CKD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仍需注意可能的混淆因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