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調查了使用中央靜脈導管(CVCs)的血液透析患者在淋浴的實踐與態度,以及醫療提供者的看法。結果顯示,304名醫療提供者中有45%反對患者淋浴,主要擔心導管感染。大多數醫療提供者表示,如果有研究證明淋浴不會增加感染風險,他們會改變建議。89名患者中,69%目前在淋浴,74%希望能淋浴,78%重視感染預防。研究強調需進行高品質研究,以確定淋浴的安全性,並在改變建議前評估風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晚期腎臟病患者,尤其是接受透析治療者,感染是重要死因。血管通路是主要感染風險,需預防措施。腹膜透析也有腹膜炎風險。醫療主任在透析診所中扮演感染預防關鍵角色。 PubMed DOI

研究探討透析中心工作系統設計對感染預防的影響,發現人員表現、系統設計和外部因素會影響工作。雖樣本小,但突顯了門診護理感染預防的共同特徵。 PubMed DOI

研究指出全球對腹膜透析利用率低,因臨床醫師誤解。調查發現多數臨床醫師會考慮病患情況推薦PD,但看法因經驗和病患特徵而異。高收入國家且經驗豐富的醫師更傾向推薦PD。建議透過教育解誤解,提升全球PD使用率。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居家透析面臨多重障礙,包括患者恐懼、缺乏支持、教育不足等問題。建議需提供更多支持、加強教育,並改善醫療團隊的經驗和支持機制,以增加居家透析的接受度。 PubMed DOI

一項針對義大利透析病房的調查顯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護理至關重要。調查涵蓋124個透析單位,涉及12,276名患者,發現61%使用動靜脈瘻管(AVF)。主要結果包括:三分之二的設施有標準化護理流程,46%擁有完整的護理流程,39%進行血管通路監測電腦化。小型設施的AVF使用率較高,且正式護理流程與AVF使用率相關。這些結果強調了標準化監測協議對改善透析患者治療結果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篇回顧強調居家透析(如腹膜透析和居家血液透析)在感染預防上的優勢,特別是對腎衰竭患者的健康影響。感染是患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教育患者和照護者以預防透析相關感染至關重要。 關鍵策略包括: 1. **腹膜透析**: - 管理風險因素,如低鉀血症和便秘。 - 考慮家庭寵物的影響。 - 在適當情況下使用抗微生物預防措施。 2. **居家血液透析**: - 減少中央靜脈導管的使用。 - 採用繩梯技術進行穿刺以降低感染風險。 建立結構化的訓練計畫對降低感染率非常重要,護理人員應熟悉相關風險因素,以有效支持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西班牙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為何中央靜脈導管(CVC)使用率高,儘管有其他建議的血管通路方法。研究分析了637名患者,發現40%使用CVC,54.3%擁有動靜脈瘻管(AVF)。使用CVC的患者中,許多人因血管問題或個人拒絕而無法使用AVF。研究指出,CVC的使用與早期開始透析有關,並強調需要對晚期慢性腎病患者進行更系統的AVF評估與規劃,以改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在澳洲三家醫院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了新型外周插入中心導管(PICCs)材料的有效性。1098名參與者接受了疏水性、氯己定或標準聚氨酯PICCs,並監測8週。結果顯示,疏水性導管的設備失效率為5.9%,氯己定為9.9%,標準聚氨酯為6.1%。風險差異顯示,疏水性和氯己定導管並未顯著優於標準聚氨酯,且氯己定組的併發症比率較高。總體而言,這些新型導管未降低設備失效風險,且無不良事件與介入措施相關。 PubMed DOI

數百萬腎衰竭患者依賴靜脈導管(CVC)進行血液透析,但約20%的CVC因功能不良而需移除。主要原因是血栓和纖維鞘形成,某些因素如女性、左側放置及過去功能不良會增加風險。雖然每週使用溶栓鎖可改善血流,但在低感染環境中其成本效益存疑。濃縮肝素鎖雖可減少溶栓需求,但出血風險較高。4%檸檬酸可能是更安全且便宜的替代品。實施全面的CVC護理策略可降低功能不良率33%。未來研究應聚焦於高風險患者,以制定更有效的預防措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長期隧道式帶袖透析導管(L-TDCs)在末期腎病(ESKD)患者中的使用情況,並與動靜脈瘻管(AVFs)患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L-TDC的平均使用時間為40.6個月,透析效率相似,但L-TDC患者的C反應蛋白(CRP)水平顯著較高,顯示出炎症風險。此外,L-TDC患者的血流速率較低,靜脈及動脈壓均較高。研究強調需關注長期使用導管患者的炎症問題,並制定相應的監測策略。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