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分析了2011至2021年間丹麥北部和中部慢性腎臟病(CKD)的發生率與盛行率,特別關注性別差異。結果顯示,女性的CKD發生率和盛行率始終高於男性。2011至2013年間,發生率暫時上升後下降,女性從每千人年11.8降至10.7,男性則從10.9降至10.6。盛行率方面,女性從85.1增至99.9,男性從55.3增至82.4。整體來看,雖然發生率自2013年起下降,但CKD的盛行率仍在增加,且女性的盛行率持續高於男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疾病(CKD)在男性進展比女性快,但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尚不明確。一項義大利研究比較了40家腎臟科診所的男女CKD患者,發現女性血壓稍高、腎功能差、尿液蛋白少。女性心血管疾病、左心室肥厚、吸菸率較低,且心血管事件風險較男性低。但隨著血壓升高,這優勢減少,顯示管理高血壓對女性CKD患者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CKD)是全球重要議題,主要由糖尿病和高血壓引起。1990-2019年間CKD新病例和DALYs持續增加,負擔因地區、年齡、性別而異。針對不同病因制定預防和控制策略至關重要。 PubMed DOI

了解男女腎臟疾病差異有助提供更好照護。女性CKD 3-5期比率高,男性則常見尿白蛋白增高和CKD 1-2期。男性腎功能下降快、死亡率高,心血管風險多。女性CKD意識、診斷、治療障礙多,移植困難,但存活率較長。 PubMed DOI

研究分析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探討慢性腎臟疾病盛行率和殘疾趨勢。全球CKD盛行率上升,主要由糖尿病、腎炎和高血壓引起。糖尿病和高血壓引起的CKD殘疾生命年增加。不同洲有不同趨勢,各國CKD負擔差異大,需因地制宜應對挑戰。 PubMed DOI

最新研究指出,根據腎功能水平,慢性腎臟疾病(CKD)在男女性中的併發症和死亡率有所不同。研究涵蓋1999至2018年的數據,共有49,558名成年參與者,其eGFR水平介於15至150 ml/min per 1.73m²。結果顯示,男女性在發展CKD相關併發症和死亡風險的閾值上有差異。男性較早出現貧血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而女性的貧血惡化速度較快。此外,男性心血管死亡風險也較高,風險出現的eGFR水平比女性高。 PubMed DOI

性別在心臟病和腎臟病中很重要。女性容易得慢性腎臟病,但心臟病風險較低。不過女性接受腎臟治療時比男性受影響嚴重。歐洲女性接受透析或腎臟移植的壽命較短,荷爾蒙、遺傳、社會和文化因素都有影響。需要更多研究關注性別在臨床試驗中的影響,以改善病人照護和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男性與女性在慢性腎臟病(CKD)進展上的差異,特別是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的影響。分析了來自英國威爾斯超過110萬名成人的數據,發現: - 73歲前兩性eGFR下降趨勢相似,但73歲後男性下降較快,尤其是有心臟衰竭或吸煙的男性。 - 社會經濟剝奪對73歲以上女性的eGFR影響顯著,而心血管因素對男性更關鍵。 - 年長女性發展重度腎衰竭的可能性低於男性。 研究強調CKD臨床管理需考慮性別差異及社會經濟因素,並建議進一步研究其他風險因素。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正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戰。本研究分析了1990至2019年的數據,發現CKD的發病率、盛行率和死亡率均上升,特別是在高社會人口指數地區,高收縮壓是主要的死亡和殘疾因素。人口增長是CKD病例和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s)增加的主要原因。預測到2030年,雖然發病案例可能增加,但全球死亡人數可能會減少,顯示出針對不同地區的CKD管理策略的必要性。 PubMed DOI

性別差異對慢性腎臟病(CKD)的發展和進程有顯著影響,男性的腎功能下降速度通常較快,導致腎衰竭和死亡率較高。研究指出,性激素可能是造成這些差異的關鍵因素,但具體機制仍不明朗。本文將探討CKD流行率和進展的性別差異,包括性激素的影響、腎臟結構和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性激素在腎臟疾病中的角色,以及女性在臨床試驗中的代表性不足。了解這些差異對於提升CKD患者的治療結果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本研究分析了1971年至2021年間澳洲腎衰竭新發病例的腎臟替代療法(KRT)啟動趨勢,發現男性啟動KRT的比例顯著高於女性,且隨時間增加,1971年的比例為1.05,2021年已升至1.78。年齡越大,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差異越明顯,85歲以上的比例高達4.38。這顯示性別在KRT啟動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且不同腎臟疾病類型的影響也有所不同。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