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腎臟平均灌注壓(MPP)與敗血症相關急性腎損傷(SA-AKI)患者的預後關係,數據來自MIMIC-IV資料庫。研究發現,MPP低於60 mmHg的患者90天死亡率顯著較高,且MPP與死亡率之間存在非線性反比關係。Cox回歸分析顯示,MPP低於60 mmHg是獨立的死亡風險因素,而MPP高於60 mmHg則可降低死亡風險。結果強調監測MPP變化對SA-AKI患者預後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探討了ICU重症肝硬化患者尿量波動對AKI風險的影響。利用MIMIC-IV數據,發現低尿量、急降、或緩降後穩定在低水平的患者,AKI風險較高。調整後仍有相關。了解這些模式可早期干預改善結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急性腎損傷患者若有正向液體平衡和腎功能惡化,死亡率較高。入ICU前發生AKI的患者中,正向液體平衡與較差結果相關。心腎綜合症、腹腔內壓增高和較高AKI分期也與死亡率增加相關。在危重急性腎損傷患者中,監控液體平衡和腎功能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急性腎損傷(AKI)的危重病患中,估計的脈波速度(ePWV)與住院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他們分析了5960名AKI患者的數據,發現高ePWV與增加的住院死亡風險有關。這項研究暗示ePWV可能是危重病患中AKI患者死亡率的有用預測因子。 PubMed DOI

研究利用機器學習預測SA-AKI患者在醫院內的死亡率,使用MIMIC-IV數據庫,並開發了隨機森林模型。通過特徵選擇和交叉驗證,確定了11個影響死亡風險的變數。該模型在預測死亡率方面表現良好,對ICU中SA-AKI患者的醫院內死亡率有潛力。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急性腎損傷患者接受持續腎臟替代治療時,血清磷酸鹽水平高者死亡率較高,尤其是疾病嚴重者。來自韓國八家醫院的數據顯示,低磷酸鹽水平也會增加高疾病嚴重程度患者的死亡風險。因此,對於危急病情的急性腎損傷患者,監控血清磷酸鹽水平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接受體外膜氧合(ECMO)和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的敗血症患者的死亡風險因素,數據來自MIMIC-IV資料庫。最終分析納入70名ECMO患者、513名CRRT患者及22名同時接受兩種治療的患者。研究發現,ECMO患者的主要風險因素是凝血酶原時間,CRRT患者則是SOFA評分,而同時接受兩種治療的患者中,既往高血壓病史是唯一的獨立風險因素。ROC分析顯示模型表現良好,強調了這些因素在敗血症患者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平均動脈壓(MAP)與急性腎損傷(AKI)重症病患在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期間的死亡率關聯。分析了1,142名病患的數據,結果顯示較高的MAP水平與28天(62.1%死亡率)及90天(71.8%死亡率)較低的死亡率相關。每增加1 mmHg的MAP,死亡風險顯著下降,且高MAP病患的死亡風險明顯低於低MAP病患。這些結果強調在CRRT前維持較高MAP有助於改善重症AKI病患的生存率。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心臟衰竭(HF)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且會影響預後。本研究探討HF患者中AKI與平均動脈壓(MAP)變化的關係,使用重症監護醫學資訊庫IV(MIMIC-IV)的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發現,MAP快速下降的患者(類別4)發展AKI的風險顯著高於低中等MAP的患者(類別3)。相對而言,中等MAP的患者風險較低。結果顯示,密切監測MAP變化對預防HF患者的AKI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急性疾病品質倡議(ADQI)工作小組已定義敗血症相關的急性腎損傷(SA-AKI),但對早期和晚期SA-AKI的預後及風險因素尚缺乏深入研究。一項利用MIMIC-IV數據庫的回顧性研究發現,早期SA-AKI患者在腎臟恢復、住院及重症監護病房時間上表現較好,且死亡率相似。雖然早期患者使用腎毒性藥物比例較高,但他們的腎臟恢復情況更佳。未來需進一步探討這兩種SA-AKI的臨床結果及潛在機制。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個重要的臨床問題,影響近20%的住院病人及超過50%的重症監護病房病人。研究顯示,14%的病人經歷AKI,大多數為第一期,持續性AKI的病人佔31%,且這類病人有較差的臨床結果,包括更高的死亡率和更長的住院時間。持續性AKI病人的一年死亡率是沒有AKI病人的五倍,顯示出需要針對性策略來有效管理AKI,防止其持續發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