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中嬰兒四年內的腎功能,重點在血清肌酸酐和腎小球過濾率(GFR)。共納入138名患者,大多數為早產兒。主要發現包括:足月新生兒的肌酸酐水平穩定下降,而早產嬰兒則先上升後下降,且肌酸酐與妊娠週數呈反比。GFR在早產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下降後再上升,足月新生兒則持續上升。研究強調在新生兒特別是生命初週,需密切監測腎功能,以應對生理變化和臨床因素的影響。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小球過濾率(GFR)對慢性腎臟疾病(CKD)的診斷和治療很重要。一項研究針對中國CKD患者,探討GFR測量相關的新代謝物,以提升GFR估計的正確性。研究發現有198種代謝物隨著GFR下降而變化,並確認了與GFR最相關的前10種代謝物。這些代謝物有助於提升CKD患者的GFR估計精確度。 PubMed DOI

極早產兒有較高患慢性腎臟疾病風險。研究發現出生在24至27週的新生兒的尿液生物標記可能與日後腎功能減退有關,有助於識別風險。進一步研究將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新生兒接受治療性低溫療法可能導致急性腎損傷(AKI),研究指出考慮肌酸酐下降速率的Gupta標準可更準確識別AKI並預測結果。在這種情況下,納入肌酸酐下降速率可改善檢測腎損傷。 PubMed DOI

新的公式可估算小朋友的腎功能,研究發現基於肌酸酐的公式容易高估GFR,尤其在腎功能正常時。相反,以半胱氨酸蛋白C或結合公式估算GFR更準確,適用於不同年齡和醫療狀況的小朋友。總結來說,使用半胱氨酸蛋白C或結合公式估算小兒患者的GFR效果更佳。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接受心臟手術的新生兒及1至24個月的兒童,探討急性腎損傷(AKI)的尿量(UO)閾值。研究在巴西進行六年,納入1,024名使用留置尿管的患者,並多次測量血清肌酸酐。主要發現顯示,24小時內的最低UO能有效預測重度AKI及住院死亡率,且新生兒的最佳UO閾值為3.0、2.0和1.0 mL/kg/小時,年幼兒童則為1.8、1.0和0.5 mL/kg/小時。研究建議KDIGO標準需調整以適應新生兒,並檢視成人標準對1至24個月兒童的適用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低出生體重(LBW)、早產及胎齡小於正常範圍(SGA)對兒童慢性腎病(CKD)和末期腎病(ESKD)的影響。研究分析了147萬名2009至2016年出生的新生兒,發現低出生體重的嬰兒發展CKD和ESKD的風險顯著高於正常體重的嬰兒。男嬰的CKD風險比為1.20,ESKD為1.64;女嬰則分別為1.18和1.31。此外,早產和SGA也顯著增加CKD和ESKD的風險,顯示出這些因素之間的協同效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早期高劑量咖啡因治療對極低出生體重(VLBW)早產兒急性腎損傷(AKI)的影響。研究分析了301名出生週數少於32週的VLBW嬰兒,結果顯示14%的嬰兒發展出AKI,且多數在生命第一週未被診斷。敗血症、動脈導管未閉、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及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是主要風險因素。AKI的嬰兒預後較差,住院時間長、死亡率高,顯示AKI與不良健康結果有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年齡調整後的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與重症病人發生重大不良腎事件(MARE)之間的關係。分析了7,423名病人的數據,結果顯示32.8%的病人在住院期間經歷MARE,且SIRF和IRF的發生率高於NRF。研究發現SIRF病人的eGFR下降最明顯,MARE風險最高,尤其是年輕的SIRF和IRF病人。這強調了對這些病人進行積極監測和及時干預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非常低出生體重(VLBW)早產兒在5-6歲時的腎功能,並與足月兒比較。結果顯示,VLBW早產兒的腎功能明顯較差,血清胱蛋白酶C(cystatin C)水平較高,估算腎小球過濾率(eGFR)較低,且有72%的VLBW早產兒的eGFR異常。此外,這些孩子的血壓較高,但生長速率與腎功能之間並無顯著關聯。研究強調了持續監測VLBW早產兒腎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了在兒童中測量腎小球過濾率(GFR)的方法,並指出了這個領域的挑戰與進展。直接測量GFR相當複雜且需侵入性程序,而血清肌酸酐(SCr)則是較易取得且成本效益高的生物標記,常用於臨床。不過,兒童的SCr水平因年齡和性別而異,讓腎功能解讀變得困難。透過身高調整或與健康人群中位數比較,可以提高SCr估算GFR的準確性。此外,胱蛋白酶C(cystatin C)也逐漸成為有價值的替代標記,增強對小兒腎功能的評估。這篇評論總結了近期在兒童GFR測量技術的發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