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最近的研究發現,嗅覺受體、味覺受體和視覺蛋白不僅與感官功能有關,還在多種生理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雖然目前對腎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嗅覺受體上,但已識別出一些特定受體,如OLFR78和OLFR558,與血壓調節有關,OLFR1393則與葡萄糖穩態相關。這些受體在非感官背景下的研究仍然不足,了解它們的角色可能有助於我們更深入認識腎臟功能,並且由於許多是G蛋白偶聯受體,未來可能成為治療的新藥物靶點。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鼻子和舌頭的氣味和味覺受體有助於將訊號傳遞到大腦。目前研究著重於腸道中類似的感受細胞,它們利用受體檢測飲食成分並保持身體平衡。最新研究指出,腸道細胞透過受體對飲食元素作出反應,影響激素分泌。了解飲食成分如何影響腸道激素可能有助於研發新的疾病治療方法。 PubMed DOI

GLP-1治療可改善糖尿病、肥胖,並保護器官。研究指出GLP-1對腎臟有正面影響,但GLP-1受體位置尚不確定。GLP-1可透過調節血管緊張素II、增加腎臟灌流促進排鈉,對腎臟有益。這顯示GLP-1可能在保護腎臟中扮演重要角色,與體積擴張、鹽敏感和胰島素抵抗有關。 PubMed DOI

G 蛋白偶聯受體 (GPCRs) 在腎臟功能調節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對多種物質反應。其偏向性信號傳遞是關鍵,特定配體能激活特定信號途徑,這與激動劑穩定受體的活性構象有關。最近的研究揭示了配體結合的時空偏向機制,特別針對腎臟中的重要 GPCR,如 AT1 受體和 V2 受體。理解這些機制有助於開發新型療法,改善腎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衰竭的治療。 PubMed DOI

交感神經對腎功能和血壓調節非常重要,過度活躍會導致高血壓,透過鈉滯留、腎素釋放和腎血管收縮等方式影響血壓。這促進了腎去神經化(RDN)技術的發展,2023年有兩種設備獲得FDA批准,針對腎神經進行治療。研究顯示,選擇性消融傳入腎神經能有效降壓,並減少交感神經活動,對慢性腎病也有益。RDN的好處不僅限於高血壓,還可能影響心衰竭和心律不整,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開發新療法。 PubMed DOI

腎臟在維持體內穩態中非常重要,特別是調節氧氣供應。它透過產生紅血球生成素來刺激紅血球形成,防止氧氣不足及過度生成紅血球,避免血栓風險。腎臟能感知動脈氧氣水平,並調整紅血球生成素的產量。這篇討論將探討健康腎臟的氧氣感知機制,以及慢性腎病如何影響這些過程,特別是腎內缺氧和糖尿病腎臟的情況,並關注SGLT-2抑制劑和脯氨酸羥化酶抑制劑在腎性貧血治療中的角色。 PubMed DOI

上皮鈉通道(ENaC)在醛固酮敏感的遠端腎小管中負責鈉的重吸收,主要位於皮質集合管(CCD)。不過,其在內髓的作用常被忽略。前腎素受體(PRR),也就是ATP6AP2,是調節內髓ENaC的重要因子,特別是其可溶性形式(sPRR)。sPRR能增強α-ENaC在腎臟內髓的表達,並透過Nox4產生過氧化氫(H₂O₂)來提升ENaC活性。因此,sPRR在腎臟髓質的鈉重吸收中扮演關鍵角色,尤其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過度活化時。 PubMed DOI

下視丘中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s)對維持身體穩態非常重要,特別是在調節食物攝取和能量代謝方面。這篇綜述總結了與進食和代謝相關的GPCR的功能研究,並強調了針對特定神經元群體的新發現。研究顯示,表達不同GPCR的神經元與進食和能量平衡息息相關。此外,還探討了不同肽-GPCR系統如何相互作用,影響複雜的進食行為。 PubMed DOI

G蛋白偶聯受體(GPCRs)是重要的膜蛋白,幫助細胞感知外部信號,對新陳代謝和生理調節至關重要。本文重點介紹六種GPCR,包括GPR40、GPR120、GLP-1R及三種β-腎上腺素受體(ADRB1、ADRB2、ADRB3)。特別是GLP-1R在新陳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其他受體在碳代謝和能量平衡上也逐漸受到重視。文章探討了這些受體的生理功能、藥理學進展及其信號傳遞機制的複雜性,並分析了針對代謝疾病的GPCR療法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孤兒受體GPR39在液體平衡中的角色,及其對食慾和利尿的影響。研究顯示,使用選擇性激動劑Cpd1324激活GPR39能增加野生型小鼠的水攝取和尿液產生,但在缺乏GPR39的小鼠中則無此效果,顯示該受體的重要性。GPR39在腎臟特別是遠端捲曲小管和集合管中表達,似乎能對抗抗利尿激素(AVP)。激活GPR39會降低與水和鈉重吸收相關的磷酸化蛋白質,促進利尿。總之,GPR39的激活有助於維持體內液體平衡。 PubMed DOI

這篇綜述總結了2023年9月在波蘭心臟學會第27屆大會上的會議,探討動脈化學反射及頸動脈體在心臟代謝疾病中的角色。文中強調波蘭研究人員及其國際合作的貢獻,並討論頸動脈體異常活動如何導致慢性心臟衰竭等病症。雖然頸動脈體切除等治療措施顯示潛力,但也可能引發副作用。研究揭示頸動脈體中多種受體的存在,並強調與GLP-1受體等相關的新發現,為未來的藥物治療提供新機會。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