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針對腎靜脈血栓症(RVT)患者進行調查,分析了182名患者的臨床特徵、治療選擇及預測腎臟結果和死亡率的因子。結果顯示,腎病綜合症是RVT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惡性腫瘤及手術後情況。39.6%的患者腎功能惡化,29.7%發展為慢性腎病。主要預測因子包括腎病綜合症、低白蛋白和糖尿病。研究期間45.1%的患者去世,主要因敗血症。強調需及早識別高風險患者,以降低腎功能惡化和死亡風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觀察了一段時間內患有腎靜脈血栓的患者的結果。他們發現許多患者出現了腎功能惡化和死亡的情況。像惡性腫瘤、腎症候群、體重和年齡等因素與這些負面結果有關。及時識別高風險患者並進行早期治療對於預防併發症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觀察了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的兒童病房內的兒童,並分析了影響他們結果的因素。研究發現,骨髓移植和高pSOFA分數是90天死亡的獨立風險因素,而在開始CRRT時高血清纖維蛋白原水平與發展進階慢性腎臟疾病有關。 PubMed DOI

血栓性微血管病變可能與血液學特徵相關,或僅限於腎臟。研究指出,RL-TMA通常由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或血液惡性腫瘤等因素引起。相較於RH-TMA,RL-TMA的肌酐水平較低,且較少出現重大心血管事件、需要腎臟替代治療和死亡。在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患者中,43%出現RL-TMA,35%的RL-TMA病例和71%的RH-TMA病例使用了厄庫利珠單抗。總的來說,RL-TMA包括各種原因,且結果通常較好。需要進一步評估厄庫利珠單抗在RL-TMA中的使用和效果,特別是在補體介導的aHUS中。 PubMed DOI

腎功能衰竭患者合併心房顫動(AF)易發生血栓栓塞,但預防方法尚不明確。口服抗凝劑治療(OAC)如VKA或DOAC對其效果安全性尚無定論。研究缺乏,不清楚哪種更適合。LAAC作為替代方案,但研究提前終止。最新研究顯示,在接受血液透析的AF患者中,LAAC可降低血栓栓塞風險。治療需多學科共同決策,考量個人風險和益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接受腹主動脈瘤(AAA)破裂的血管內修復(EVAR)手術患者中,對比劑後急性腎損傷(PC-AKI)對生存率的影響。研究涵蓋192名患者,兩年後重新評估。結果顯示,總體死亡率為16.67%,而AKI組高達38.89%。新發慢性腎病(CKD)患者死亡率為23.88%。動脈瘤直徑超過67毫米及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顯著增加。研究建議對高風險患者進行更仔細的篩檢與管理,以改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急性腎梗塞(ARI)是一種罕見且常被忽視的病症,症狀不明顯,影像學檢查對診斷至關重要。本研究分析了2010至2022年間85名ARI患者,平均年齡61.6歲。大多數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心房顫動是最常見原因。高凝狀態患者中,惡性腫瘤是主要原因。特發性患者年輕且BMI較高,吸煙者的腎梗塞風險顯著增加。近一半患者正在接受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療,這強調了在有風險因素的年輕患者中,應考慮ARI的可能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腎病綜合症(NS)患者,探討rivaroxaban的藥物動力學及其在血栓預防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141名每日服用10毫克rivaroxaban的患者中,C_max中位數為68.5 ng/mL,C_trough為4.4 ng/mL。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為12.8%,輕微出血事件則在14.2%的患者中出現。研究發現,白蛋白水平顯著影響藥物濃度,並與血栓及出血風險相關。建議根據血漿濃度及白蛋白水平調整劑量,以提升安全性與有效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進行了系統性回顧,分析慢性腎病(CKD)患者中血栓栓塞(VTE)的風險因素。研究團隊從多個資料庫中搜尋相關文獻,最終納入十四項研究。結果顯示,CKD的不同階段顯著提高VTE風險,特別是末期腎病的風險最高(OR: 3.68)。其他風險因素包括女性、充血性心衰竭、心房顫動、冠狀動脈疾病及系統性紅斑狼瘡。透析方式也影響VTE風險,建議醫療人員應評估CKD患者的VTE風險。 PubMed DOI

這項在中國三級醫院進行的回顧性研究,探討感染性心內膜炎(IE)患者中急性腎損傷(AKI)的情況。294名患者中,14.3%在90天內死亡,死亡風險因素與IE人群一致。在230名存活者中,有17.4%未能在90天內恢復腎功能,這與長期不良結果如死亡和末期腎病有關。主要風險因素包括低基線腎小管過濾率、嚴重AKI、休克及藥物相關的AKI。研究強調了IE患者中AKI的高死亡率及腎功能喪失的風險,需加強監測與管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重症急性腎損傷(AKI)需要持續腎臟替代療法(CKRT)的重症兒童在九年間的不良結果。217名患者中,近一半在醫院內去世,平均住院42.71天,ICU住26.88天,使用呼吸器21.04天。高基線腎小管過濾率(eGFR)、血管活性藥物使用、輸血次數及液體平衡百分比(PFB)等因素與高死亡率相關。長期追蹤中,16%患者在1.3年內去世,23%倖存者面臨慢性腎病風險。研究強調可調整的風險因素對短期及長期預後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