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病(CKD)兒童的平衡功能、肌肉質量、身體功能與疲勞之間的關聯。研究對象包括83名CKD兒童和71名健康兒童。結果顯示,CKD兒童的肌肉力量、身體表現和平衡能力明顯低於健康組,尤其是透析患者的疲勞程度最高,平衡得分最低。回歸分析指出,平衡受疲勞、肌肉質量和力量等因素影響。研究強調早期康復計畫對改善CKD患者預後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疾病對兒童的學校缺席和運動參與有影響,尤其是CKD第3至第5期、透析或移植手術的兒童。透析兒童缺席率最高,其次是移植手術、CKD第3至第5期,最低是CKD第1至第2期。CKD持續時間影響不同階段的缺席情況。透析和移植手術兒童缺席多且運動少,需改善出勤率和運動參與。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澳洲患有慢性腎臟疾病的兒童飲食狀況,發現他們攝取過多蛋白質和鈉,營養不均衡且未達建議攝取量。他們需增加主食、限制鈉攝取,選擇營養豐富食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病(CKD)對兒童生長失敗的影響,涵蓋了120名兒童、250名父母和445名健康專業人員的觀點。研究指出五個關鍵主題:心理健康下降、生活參與受限、應對症狀和治療挑戰、促進及時介入的重要性,以及平衡生長與健康的優先事項。這些結果顯示,對CKD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社會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以幫助他們應對生長障礙帶來的多重挑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脊髓脊膜膨出(MMC)兒童的腎小管濾過率(GFR),比較胱蛋白酶C(CysC)和肌酸酐的準確性,並分析身體組成與腎臟參數的關係。研究發現CysC估算的GFR通常低於肌酸酐,顯示CysC在這群體中可能更準確。雖然只有30%兒童符合BMI超重標準,但62.5%根據生物電阻抗分析(BIA)被判定為肥胖。CysC與體重、BMI及體脂量呈正相關,強調在評估腎功能時需考慮脂肪量,以避免錯誤估計腎臟損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營養、運動與慢性腎病(CKD)患者的整體健康息息相關。對115名年齡在45至80歲的CKD患者進行評估後發現,久坐不動的患者通常年齡較大,且在身體組成、運動能力和營養攝取上表現不佳。研究結果顯示,較高的每日活動量(METs)與較好的肌肉力量和運動表現有關,而久坐生活方式則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改善CKD患者的營養與運動習慣對提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病(CKD)兒童的身體組成,特別是骨骼肌密度(SMD)和脂肪分佈對臨床結果的影響。研究比較了32名CKD兒童與66名健康兒童,發現CKD兒童的骨骼肌面積和SMD均低於健康兒童,內臟脂肪則較高。三酸甘油脂水平被認為是低SMD的重要預測因子,而高血清白蛋白和高SMD則有助於延緩腎衰竭進展。總之,CKD兒童普遍存在骨骼肌喪失,且與較差的臨床結果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營養補充與運動訓練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特別是在改善虛弱、身體功能和生活品質方面。經過系統性回顧,納入七篇文章,共324名患者。結果顯示,這種綜合介入有助於改善步行速度和心肺適能,但對體重、疲勞和生活品質的影響尚不明確。研究建議這種介入對CKD患者有益,但因樣本量小,需謹慎解讀,未來應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驗證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肌肉量和肌力對腎臟移植受者(KTRs)生活品質的影響。研究分析了751名平均56歲的KTRs,發現較低的肌肉量(ASMI、CERI)和肌力(HGSI)與較低的身體健康相關生活品質(PCS)有顯著關聯。特別是,肌肉量或肌力較低的受者,生活品質下降更明顯。這顯示改善肌肉量和肌力可能有助於提升KTRs的生活品質,強調復健介入的重要性。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與神經肌肉問題有關,但對最大自願力量(MVF)的影響研究不多。本研究分析了CKD進展如何影響骨骼肌質量與力量的關係,並探討肌少症及肌少症肥胖的盛行率。結果顯示,CKD G1-G3期的MVF明顯高於G4和G5期,且隨著病情惡化,MVF與肌肉質量的關聯性減弱。雖然各期肌少症的盛行率無顯著差異,但早期階段的恢復情況較好。研究強調早期康復計畫對CKD患者的重要性,以提升肌肉健康和生活品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全身鉀計數器(WBPC)在標準化兒童體細胞質量(BCM)測量的應用,旨在評估慢性腎病(CKD)2-5D期兒童的BCM及其與蛋白質-能量消耗(PEW)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CKD及透析兒童的BCMI顯著低於健康對照組,顯示可能存在營養不足。雖然CKD兒童中有無PEW的BCMI差異不大,但BCMI與BMI有相關性,暗示BMI可作為BCMI的替代指標。這強調了對CKD兒童營養狀態的監測與評估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