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心房顫動(AF)影響約1055萬名美國成年人,增加中風、心臟衰竭及死亡風險。症狀可能包括心悸、呼吸困難和疲勞,但有些人可能無明顯症狀。2023年指導方針將AF分為四個階段,建議所有患者進行生活方式改變,如減重和運動。對於中風風險高的患者,建議使用抗凝治療,並不建議使用阿斯匹靈。對於有症狀的陣發性AF,應考慮抗心律不整藥物或導管消融,以改善生活品質和心血管健康。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功能衰竭患者合併心房顫動(AF)易發生血栓栓塞,但預防方法尚不明確。口服抗凝劑治療(OAC)如VKA或DOAC對其效果安全性尚無定論。研究缺乏,不清楚哪種更適合。LAAC作為替代方案,但研究提前終止。最新研究顯示,在接受血液透析的AF患者中,LAAC可降低血栓栓塞風險。治療需多學科共同決策,考量個人風險和益處。 PubMed DOI

HFpEF患者常伴隨心房纖維顫動,導致心臟結構改變。個案研究中,一位患者即使接受治療仍有症狀。調整藥物治療,如使用SGLT2抑制劑和減少β受体阻滯劑,顯著改善症狀和心臟功能。這強調了個別化治療和處理HFpEF患者心率調節的重要性。 PubMed DOI

心臟衰竭(HF)和心房顫動(AF)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對患者健康影響深遠,增加了發病率、死亡率和醫療成本。這兩種疾病常常同時出現,並可能互相惡化。氧化壓力,特別是活性氧物種(ROS),在心房重塑和纖維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期心臟衰竭的治療進展引入了新藥,這些藥物可能透過減少氧化壓力來改善心房顫動的管理。本文將探討這些療法對心臟衰竭患者心房顫動的預防和治療意義。 PubMed DOI

心房顫動(AF)是成年人常見的心律不整,常與心臟衰竭(HF)和第二型糖尿病(T2DM)共存,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影響生活品質。因此,預防AF非常重要。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被視為AF的潛在治療選擇,但動物研究和臨床試驗的結果不一致。雖然觀察性研究顯示SGLT2is可能降低AF風險,但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卻不一。這顯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釐清其效果及機制。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尤其是接受血液透析的,面對心房顫動(AF)管理時挑戰重重。這些患者中風和栓塞風險高,但抗凝治療的出血風險也不容小覷。為此,專家小組提出10項建議,強調替代風險分層及新興治療選項,如因子XI抑制劑和左心房附屬物封閉術,旨在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預防策略,降低晚期CKD患者的出血風險。 PubMed DOI

2024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針對心房顫動(AF)更新了診斷、預防和治療的指引,遵循AF-CARE治療路徑。主要重點包括:所有新診斷的AF患者需進行經胸心臟超音波檢查;不論左心室射血分數,皆建議使用SGLT2抑制劑治療心衰竭;CHA2DS2-VASc評分簡化為CHA2DS2-VA;β-阻滯劑等仍為主要藥物;陣發性AF建議肺靜脈隔離作為一線治療;並強調持續評估風險因素及管理合併症。這些指引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提供實用的臨床建議。 PubMed DOI

心房纖維化是心房心肌病的重要特徵,對心房顫動(AF)的發展影響深遠。其機制複雜,涉及成纖維細胞活化、氧化壓力、炎症等多種因素。纖維化的類型因病人特徵而異,這使得治療策略更具挑戰性。儘管影像技術進步,準確測量纖維化仍困難。新療法如抗纖維化藥物及心臟代謝藥物正在研究中,創新療法也顯示潛力。未來研究需聚焦於病人特徵、影像技術與分子標記的結合,並評估抗纖維化治療的有效性。 PubMed DOI

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心房心律不整的盛行率也上升,特別是心房顫動(AF),這對醫療系統造成挑戰,因為它與中風和心衰竭等嚴重後果有關。AF 可能顯示潛在的心房心肌病,這種病症會促進心律不整。近期研究指出,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 2 抑制劑(SGLT2is)可能降低新發 AF 的風險,透過改善心房心肌病來提升心臟的葡萄糖利用和能量管理。本文將探討 sirtuin 信號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角色,特別是心房心肌病和 AF,並檢視 SGLT2is 如何與此通路互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心房顫動(AF)與心臟衰竭(HF)患者的關聯,特別是SGLT2抑制劑的影響。研究分析了260名HF患者,結果顯示接受SGLT2i治療的患者,心房顫動的發生率較低。這強調了SGLT2抑制劑在心血管健康上的潛在好處,建議其可能有助於延遲HF患者中AF的發作,對預防併發症具有重要意義。 PubMed DOI

在2024年,心臟病學領域有了顯著進展,根據1200多篇文章的回顧,以下是10項關鍵研究摘要: 1. **心房顫動**:確定哪些患者最能從導管消融手術中受益。 2. **抗凝治療**:針對裝置檢測到的心房顫動及合併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提出新策略。 3. **主動脈狹窄**:重度狹窄患者的心臟瓣膜介入時機成為討論焦點。 4. **保留射血分數的心臟衰竭**:探索新療法,如finerenone和tirzepatide。 5. **心肌梗塞管理**:挑戰傳統做法,如β-阻滯劑的常規使用。 6. **老年人治療**:檢視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侵入性治療策略。 這些研究顯示出心臟病學實踐的持續改進,確保治療能根據患者需求調整。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