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在腎臟移植後,尿路感染(UTIs)和肝囊腫感染的風險較高。根據2000至2017年的研究,193名ADPKD患者中,有39.1%經歷尿路感染,顯著高於對照組的26.7%。使用類固醇和年齡較大會增加感染風險,而腎臟切除手術則可降低風險。儘管感染風險上升,ADPKD患者的生存率與非ADPKD患者相似,且移植物失敗風險較低。總體來看,ADPKD患者在移植後的長期結果仍然有利。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一名患有多囊腎病的14歲男孩接受了來自同樣患有該疾病的捐贈者的腎臟移植手術。儘管最初存在擔憂,但移植手術取得成功,患者在10個月後仍然不需要透析,腎功能穩定。這個案例表明,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來自患有多囊腎病的捐贈者的腎臟進行移植手術,例如對於高度敏感或長期等待透析的患者。 PubMed DOI

腎移植後容易感染,時間點反映免疫狀況,早期多為細菌,後來是病毒和真菌。機會性感染多在6個月內,來源多樣。晚期感染常為社區感染,包括呼吸道和尿路。了解感染時間和風險對預防和管理很重要,需要制定指南。 PubMed DOI

研究發現ADPKD腎移植接受者血紅素較高,且與較好腎功能和存活率相關。進一步研究將有助於了解這些積極結果的原因。 PubMed DOI

ADPKD是一種遺傳性腎臟疾病,可能需要腎移植。是否在移植前進行腎切除手術仍有爭議,可能影響感染風險和住院時間。有些機構選擇同時進行腎切除和移植手術。評估ADPKD患者是否需要腎切除手術的必要性和時機是本文的目的。 PubMed DOI

BK多瘤病毒(BKV)感染對兒童腎臟移植的存活率影響重大。復旦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研究分析了217名兒童患者,發現13.4%在移植後約5.8個月出現BKV感染,其中3.6%進展為BKV腎病,導致兩例移植物失敗。研究指出,BKVN患者的腎小管過濾率顯著低於未感染者。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年齡較小、先天性腎臟畸形及移植前CMV陰性。結果強調了對高風險兒童的監測重要性,以改善移植物的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與非ADPKD患者在腎臟移植的臨床特徵及結果。分析了2005至2020年間的數據,發現4,452名腎臟移植受者中有189名(4.2%)為ADPKD患者。ADPKD患者的移植中位年齡為53歲,且在移植後罹患糖尿病及感染的風險顯著較高,但與非ADPKD患者在排斥反應、移植物失敗或死亡率上無顯著差異。總體而言,ADPKD患者面臨某些併發症風險增加,但腎臟體積及腎切除手術對移植結果影響不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香港接受腎臟替代療法(KRT)的兒童中,獲得性囊性腎病(ACKD)的情況。從2023年6月到12月,對43名小兒患者進行影像檢查,發現42%有ACKD,其中大多數無症狀,但有兩名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研究指出,透析時間超過28個月與ACKD發展有顯著關聯。結合超音波和MRI的檢查效果更佳,強調了早期移植和定期監測的重要性。 PubMed DOI

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末期腎病的主要遺傳原因,影響各種族患者。研究顯示,非白人患者在腎臟移植,特別是活體捐贈時,面臨更多障礙。分析32,611名ADPKD移植者的數據,發現非裔美國人和西班牙裔患者透析時間較長,移植機會較少,且EPTS分數較低。雖然這些群體在移植時EPTS分數低於20%的機率較低,但面臨的移植物失敗風險卻顯著較高。研究強調了種族對移植結果的影響,呼籲針對性干預以改善這些差異。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影響約每1000人中有1人。研究顯示,81.71%的ADPKD患者有肝囊腫,且隨著年齡增長,男性的盛行率更高。肝囊腫對肝功能的影響有限,生活品質評估也顯示大多數患者未受顯著影響,只有重度多囊肝病患者的身體生活品質較低。未來需進一步研究重度PLD的治療方法及肝囊腫發展的影響因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末期腎病(ESRD)患者在透析過程中中風的風險,特別針對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結果顯示,透析患者中風風險是未透析者的兩倍以上,且大多數為缺血性中風。在40,980名透析患者中,有1,549人中風,而在2,182名ADPKD患者中,只有44人中風。調整主要風險因素後,ADPKD並未顯著增加中風風險,顯示透析的ADPKD患者與未透析者中風風險相似,支持對兩組進行相同的篩檢。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