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面臨較高的心血管和感染風險,這些併發症是主要死亡原因。感染性心內膜炎對這些病人特別危險,因為他們的免疫力較弱且心臟瓣膜易受損。管理這類病人時挑戰重重,因為他們通常身體虛弱且有多重疾病。本篇綜述將探討血液透析相關的感染性心內膜炎流行病學、風險因素及診斷治療指導方針,並強調了解這群病人的重要性,以改善預防和治療效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血液透析患者若有心臟瓣膜鈣化(HVC),尤其是新開始透析或使用導管的患者,更容易發生心血管事件,尤其是急性心衰竭。雖然死亡率沒有明顯差異,但透析過程、二尖瓣鈣化和主動脈瓣問題也會增加風險。總之,HVC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是個重要的預測因子。 PubMed DOI

腎衰竭患者常合併心血管疾病,替代療法如居家透析可能改善心臟健康,但也有風險。跨學科護理可幫助克服障礙,提升健康公平。 PubMed DOI

晚期腎臟病患者,尤其是接受透析治療者,感染是重要死因。血管通路是主要感染風險,需預防措施。腹膜透析也有腹膜炎風險。醫療主任在透析診所中扮演感染預防關鍵角色。 PubMed DOI

血液透析是治療腎衰竭的重要方法,但接受透析的病人面臨著明顯較高的心血管問題和死亡風險。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壓等併發症可能損害重要器官,導致長期損害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篇評論探討這些血管損傷背後的原因,並提出各種治療方法,以改善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的預後。 PubMed DOI

在需要進行間歇性血液透析的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中,透析期低血壓(IDH)是常見的,並與較高的死亡率和轉入加護病房的風險增加相關。年紀較大、高血壓、活躍的惡性腫瘤、肝硬化和低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會增加IDH的風險。在這類患者中監測和早期干預IDH是至關重要的。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急性腎損傷(AKI)與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死亡率的關聯。研究對象為2015至2021年間134名心內膜炎患者,結果顯示70%的患者出現AKI,且其嚴重程度不一。主要相關因素包括年齡、高血壓、慢性腎病等,其中基線腎小管過濾率(GFR)是唯一獨立相關的因素。研究還發現34%的患者住院期間死亡,且98%曾出現AKI。多變量分析顯示,AKI與死亡率獨立相關,強調了AKI對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死亡結果的重要影響。 PubMed DOI

感染性心內膜炎自350多年前首次被識別以來,成為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主要影響心臟瓣膜及相關結構。近年來,其成因和流行病學有所變化。超音波心動圖在診斷上至關重要,其他影像技術也逐漸受到重視。有效管理需多學科團隊合作,包括心臟科、外科、傳染病等專家。目前的臨床指導多基於觀察性研究,隨機對照試驗較少。本研討會將探討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最佳管理實踐,涵蓋病理、生物、診斷、治療及預防等議題。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指出傳統的間歇性血液透析(IHD)有其限制,並探討了更能模擬自然腎功能的替代透析方法。IHD的間歇性特性會造成代謝物和電解質的波動,增加心血管風險,這對透析病人來說是個大問題。更頻繁的透析方式,如每日短時間透析和夜間透析,顯示出改善心臟健康的潛力。腹膜透析則提供持續治療,可能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總之,這篇評論認為替代透析方法在心血管方面可能優於傳統的IHD。 PubMed DOI

這篇回顧強調居家透析(如腹膜透析和居家血液透析)在感染預防上的優勢,特別是對腎衰竭患者的健康影響。感染是患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教育患者和照護者以預防透析相關感染至關重要。 關鍵策略包括: 1. **腹膜透析**: - 管理風險因素,如低鉀血症和便秘。 - 考慮家庭寵物的影響。 - 在適當情況下使用抗微生物預防措施。 2. **居家血液透析**: - 減少中央靜脈導管的使用。 - 採用繩梯技術進行穿刺以降低感染風險。 建立結構化的訓練計畫對降低感染率非常重要,護理人員應熟悉相關風險因素,以有效支持患者。 PubMed DOI

這項在中國三級醫院進行的回顧性研究,探討感染性心內膜炎(IE)患者中急性腎損傷(AKI)的情況。294名患者中,14.3%在90天內死亡,死亡風險因素與IE人群一致。在230名存活者中,有17.4%未能在90天內恢復腎功能,這與長期不良結果如死亡和末期腎病有關。主要風險因素包括低基線腎小管過濾率、嚴重AKI、休克及藥物相關的AKI。研究強調了IE患者中AKI的高死亡率及腎功能喪失的風險,需加強監測與管理。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