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乳糜腹水是一種在接受腹膜透析的病人中罕見的情況,特別是在小孩中。最近有一名16個月大的男孩因嘔吐和進食問題住院,發展出乳糜腹水。雖然成人的乳糜腹水常與癌症或心臟病有關,但兒童多是因手術後影響淋巴流動所致。這名男孩經檢查發現有多發性肝母細胞瘤,接受化療和中鏈三酸甘油脂飲食後,乳糜腹水問題獲得改善。這案例提醒我們,對兒童乳糜腹水需進行全面評估,以便及早發現潛在的嚴重疾病。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沙特研究調查15歲以下兒童接受慢性透析治療情況,發現CAKUT是主因,盛行率為77.6/百萬人,67%用PD,33%用HD。研究提供臨床管理見解,有助建立國家登記。 PubMed DOI

這個研究探討了腸道通透性、細菌碎片與腹膜透析(PD)患者體積過載之間的關係。他們在108名PD患者中測量了各種標記,發現胰島素抗性與細菌碎片和鈣卡蛋白水平有關。NT-proBNP水平與體積過載和技術存活有關。然而,在PD患者中,腸道通透性標記與充血之間沒有直接相關。需要進一步研究來了解PD患者細菌碎片水平升高的原因。 PubMed DOI

腎臟病末期(ESRD)合併肝硬化、腹水和原發性肝癌是少見且難治的疾病,預後不樂觀。一名68歲男性病患接受腹膜透析(PD)治療後康復,存活一年,但最終因肝癌合併病症離世。對於晚期罹患嚴重肝硬化、腹水和肝癌的患者,腹膜透析可能是有效的治療方式。 PubMed DOI

研究探討小朋友需要緊急腹膜透析的風險因素,包括存活率、腎功能、透析時間、併發症和生活品質。分析了2010至2023年在加護病房接受緊急PD的小朋友資料。發現手術前預防性抗生素和統一由小兒外科醫師放置導管有助於降低風險。建議心臟手術後盡早進行PD,並需注意腎損傷和早產增加併發症風險。需要更多研究以改善緊急PD管理。 PubMed DOI

攝取太多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腹膜透析患者吸收過多葡萄糖,但與心血管疾病關聯尚不確定。研究發現,葡萄糖吸收增加與膽固醇水平升高有關,但不直接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蛋白攝取和發炎水平影響葡萄糖吸收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少攝取蛋白質者葡萄糖吸收增加時風險較低,而高攝取蛋白質或有發炎情況者風險較高。 PubMed DOI

腹膜透析(PD)是一種常見的腎衰竭治療方法,但低超濾透率可能導致問題。這項研究探討了PD患者的腹膜後滲漏情況並確定了風險因素。他們追蹤了420名患者長達125個月,發現年輕男性更容易出現腹膜後滲漏。在女性中,腰圍和BMI是風險因素。大多數患者在治療後康復了。 PubMed DOI

一名3歲女孩的尿液呈乳白色,經檢查發現是乳糜尿,通常與絲蟲病有關。雖然她有去過流行區域,但絲蟲病檢測結果卻是陰性。後來進行磁共振淋巴造影檢查,發現她有先天性淋巴系統畸形,隨後接受了微創手術修復。 PubMed DOI

這篇案例報告探討一名新生兒被診斷為丙酮酸脫氫酶複合體缺乏症,出生後不久出現嚴重乳酸中毒和急性腎損傷。起初,醫療團隊用葡萄糖基的腹膜透析液治療,但導致高血糖和乳酸中毒加重。因為缺乏氨基酸基的透析液,團隊改用Vaminolact,這種通常用於新生兒靜脈營養的溶液,自行調配透析液,結果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化指標。 PubMed DOI

腹膜透析(PD)是針對第五期慢性腎病兒童的重要治療選擇,能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和自主性。近期護理改善,特別是感染預防,已顯著減少腹膜炎等感染。然而,非感染性併發症仍是長期透析的挑戰,像是導管問題和腹膜功能衰竭。雖然包裹性腹膜硬化(EPS)較少見,但影響重大。其他併發症如代謝失調和胰腺炎也讓護理更複雜。未來應著重於改善導管管理和開發新透析液,以提升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這項回顧性研究探討了剖腹手術後開始腹膜透析(PD)或術前已進行PD的腎衰竭兒童的結果。研究納入21名18歲以下的患者,發現剖腹手術後PD的成功率受腸切除手術影響顯著,接受腸切除的患者中有5人失敗,而未接受的則全數成功。其他手術如造口術和肝切除未影響PD成功。所有死亡病例均因敗血性休克,術後感染是主要因素。結論指出,雖然剖腹手術後PD可行,但腸切除手術會增加失敗風險,感染控制對存活率至關重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