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針對韓國糖尿病成人的心血管疾病(CVD)進行分析,發現2010至2019年間,2型糖尿病患者的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中風和周邊動脈疾病的發病率下降,但心臟衰竭的發病率卻上升。只有4.96%的患者達到理想的血糖、血壓和脂質控制,且高強度他汀類藥物的使用率也偏低。SGLT2i和GLP-1RA的使用比例更低,顯示有效治療的普及仍有待加強。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探討某些藥物對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降低風險的效果,但因價格高可能使用受限。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率較高,低收入和就醫次數少者使用較少。儘管常見於病患,整體使用率仍低,顯示收入和就醫差異造成不平等。 PubMed DOI

研究指出,對於患有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應優先考慮使用SGLT2抑制劑或GLP-1受體激動劑進行組合治療。研究發現,在受訪的2050名病患中,僅有25.7%被開立SGLT2抑制劑的處方,而只有1.8%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研究也指出,性別、體重指數、糖尿病持續時間、血糖控制和腎功能等因素會影響藥物的使用情況。 PubMed DOI

研究調查了韓國糖尿病患者中DKD和ESKD的情況,發現DKD患病率為25.4%,合併症高、控制差。SGLT2抑制劑用量增加,多數DKD患者接受RAS阻斷劑治療。ESKD患病率持續上升,尤其在老年人中。DKD是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強調需密切管理糖尿病及合併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美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或心衰竭患者使用新型降糖藥物的趨勢。從2005年至2019年的數據顯示,GLP-1受體激動劑的使用率從2008年的3%上升至2019年的21%,而SGLT2抑制劑則從2014年的5%增至12%。雙重使用率也從2015年的0.62%增至6%。儘管如此,2019年整體使用率仍低於40%,顯示有60%的患者未能受益於這些療法,且使用情況因保險類型而異,強調政策干預的必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10至2021年間瑞典糖尿病及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預後及降糖藥物使用情況,共納入38,671名患者。結果顯示,心臟保護型降糖藥物的使用顯著增加,特別是SGLT2i和GLP-1 RA,從2016年的7%增至2021年的47%。使用心臟保護型藥物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較高。儘管MACE的發生率有所改善,但對於年輕且健康的患者,心臟保護型藥物的使用仍需加強關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德國2型糖尿病(T2D)患者中,心血管疾病(CVD)和肥胖的盛行率,並檢視抗糖尿病治療的變化。分析了2014至2020年450萬名公費保險的醫療數據,發現到2020年T2D盛行率為11.4%,其中53%有CVD,39.3%有肥胖,20.9%同時有兩者。治療方面,僅4.9%的患者使用GLP-1RAs,9.7%使用SGLT2抑制劑,顯示這些治療的使用仍然偏低。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18至2022年間,美國2型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對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 RAs)和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的使用趨勢。結果顯示,這些藥物的使用率從2018年的9.2%增至2022年的27.1%。GLP-1 RA的使用率從5.2%增至9.9%,而SGLT2i則從2.8%增至12.2%。儘管使用率上升,但與ASCVD的高盛行率相比,整體使用仍偏低。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1年間南韓口服降糖藥物的處方變化,特別是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的使用情況。根據韓國國民健康保險數據,雖然口服降糖藥物的使用者增加,但單一或雙重療法的人數卻顯著下降,轉向三重或更多的聯合療法。SGLT2i的處方量從2015年的2.5%增至2021年的13.9%,在心衰竭患者中更是從2.2%飆升至16.6%。不過,心血管-腎臟疾病患者中,SGLT2i的整體採用率仍然偏低。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T2D)在健康上的影響相當大,強調了有效管理的重要性。隨著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等新藥的推出,這些藥物對心血管和腎臟有益,但實際處方率仍偏低。研究分析了超過147,000名T2D患者,發現83%的患者符合使用這些藥物的指徵,但實際上只有32%被開立。這顯示許多未接受治療的患者面臨心血管或腎臟風險,需進一步研究以找出採用這些療法的障礙,改善患者結果。 PubMed DOI

在南韓,老年人糖尿病問題日益嚴重,但相關數據仍不足。本研究分析韓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發現老年人新診斷糖尿病病例在十年間翻倍,且糖尿病患者的代謝指標管理較佳。隨著時間推移,符合建議體力活動的老年人比例上升。新型抗糖尿病藥物使用增加,但合併症也隨之上升。研究強調需加強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綜合管理,並建議針對其需求進行個性化治療,未來需進一步進行高質量研究。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