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慢性腎臟病(CKD)與心血管問題風險增加有關,傳統風險因素無法完全解釋。研究調查了CKD第1至第3期患者的腎功能下降與頸動脈斑塊面積進展的關係,對328名患者進行了約16個月的監測。結果顯示,腎功能惡化與動脈粥樣硬化進展有顯著反向關係,且這一現象不受傳統風險因素影響。中度至重度CKD患者的斑塊面積顯著增加,顯示非傳統機制可能影響動脈粥樣硬化。這強調了在CKD患者中需考慮超越傳統風險管理的因素。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腎功能下降有關,持續14年。高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和斑塊會導致腎小球過濾率下降、患慢性腎臟疾病風險增加,但與尿白蛋白無關。總體而言,研究建議全年齡範圍方程式最適用於這人群。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患有慢性腎臟疾病(CKD)的主動脈瓣狹窄(AS)患者,AS病情進展較快,尤其CKD嚴重者更明顯。腎功能較差者AS進展速度也較快,結果可能需要手術或有生命危險。對於這類患者,密切監控至關重要,並需進一步研究腎功能異常與AS進展的關係。 PubMed DOI

慢性腎病患者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監控心臟健康和高血壓至關重要。傳統檢測對晚期腎病患者效果有限,需使用壓力超聲心動圖等專業測試。透過心電圖和先進影像技術監控心臟健康,常見的房顫和心律不整需持續監測。標準化血壓監測對管理高血壓至關重要,運用這些工具可幫助及時治療高風險腎病患者的心臟問題。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CKD)是全球重要議題,及早辨識高風險CKD患者對干預至關重要。丹麥研究指出CKD G3期患者3年內快速進展風險為14.6%,受尿白蛋白、性別、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因素影響。強調對CKD G3期患者積極干預,並利用簡單標記辨識高風險個體。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和心血管疾病(CVD)緊密相關,CKD患者風險高。精確評估風險、調整生活方式、個人化藥物治療至關重要。重視意識、跨領域護理、新療法如SGLT2抑制劑和幹細胞治療,有助改善結果。了解CKD和CVD間複雜關係,對提升患者照護和福祉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CKD)影響全球超過8億人,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腎衰竭、急性腎損傷和死亡等問題。CKD常伴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診斷需持續3個月以上的腎功能異常,通常透過低腎小球過濾率或蛋白尿確認。單獨使用肌酸酐估算腎小球過濾率對肌肉量高者可能不夠準確,建議結合半胱氨酸蛋白C提供更精確估算。早期檢測和個別化管理CKD對公共衛生有益。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腎臟科醫師和心臟科醫師認為CKD和ASCVD有關聯,但醫師間少有討論CKD風險,尤其是腎臟科醫師。雖建議改變生活方式,但患者僅有一半採納。建議醫師,尤其是腎臟科醫師,應教育患者了解心腎健康聯繫,制定降低風險策略,提供適當治療。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正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戰,因為其發病率持續上升,並可能導致腎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CKD常在晚期才被發現,因此早期篩檢對於預防腎功能惡化及降低心血管風險至關重要。本文回顧了CKD的診斷測試進展,強調針對高風險個體進行白蛋白尿篩檢的重要性。雖然有指導方針建議篩檢,但實際遵循率不高。近期研究顯示全人群篩檢具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未來需提升醫療系統對篩檢的認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冠狀動脈鈣化(CAC)進展對慢性腎病(CKD)成人心血管疾病(CVD)、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風險的影響。研究分析了1,310名參與者,發現32.5%無基線CAC的參與者出現新發CAC,35.3%有基線CAC的參與者顯示進展。結果顯示,新發CAC與CVD風險增加2.42倍、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82倍;進展性CAC則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73倍有關。研究強調CAC進展在CKD患者中與心血管風險的關聯,但也指出了一些限制因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老年人輕度至中度降低腎小管過濾率(GFR)進行調查,特別是eGFR介於45-59 ml/min/1.73 m²的慢性腎病(CKD)3A期個體。分析了2012至2017年韓國超過770萬名40歲以上參與者的數據,發現65至74歲中有10.0%,75歲以上則有16.3%屬於此範圍。研究指出,這些老年人相比於eGFR在60-89 ml/min/1.73 m²的個體,腎衰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的風險顯著提高,強調了監測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