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新方法來治療2型糖尿病,利用基因改造的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分泌類胰高血糖素肽-1(GLP-1)。改造後的細菌L. lactis-GLP-1-DA@GN,透過β-葡聚糖護盾顯著提高了存活率,能有效到達腸道。進入腸道後,益生元會被微生物代謝,促進細菌定殖,進而改善T2D小鼠的葡萄糖和脂質穩態,修復器官損傷,並調節腸道微生物群。這項研究為T2D的治療提供了創新思路。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益生菌雙歧桿菌MN-Gup有望治療第2型糖尿病,可降低血糖和胰島素抵抗。高劑量的MN-Gup能增加短鏈脂肪酸和GLP-1水平,同時改變腸道菌群。研究顯示MN-Gup可能透過調節腸道菌群和促進短鏈脂肪酸及GLP-1分泌,達到降血糖效果。 PubMed DOI

第二型糖尿病(T2D)是一種複雜的代謝疾病,受多種因素影響,並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導致許多患者死亡。最近研究指出,T2D與腸道微生物群有密切關聯,糖尿病患者的腸道微生物出現顯著變化,這可能影響病情進展。恢復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有助於預防和管理T2D,並提升治療效果。文章建議透過調整飲食、運動等非藥物方法,來改善糖尿病管理,並強調個人化的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益生菌 *Lactobacillus reuteri* (L. reuteri) 如何改善高脂飲食小鼠的腸道屏障和葡萄糖穩態。研究發現,L. reuteri 使糞便中的二十碳三烯酸 (ETA) 水平上升,這對腸道屏障和促進 GLP-1 分泌至關重要。ETA 透過激活 CD36 受體,啟動 PLC/IP3R/Ca²⁺ 信號路徑,刺激 GLP-1 分泌,進而增強 PI3K/AKT/HIF-1α 路徑,提升腸道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減少炎症並改善葡萄糖穩態。這些結果顯示 L. reuteri 可能成為 2 型糖尿病的潛在治療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一種益生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MN-Gup)及其與半乳寡糖的組合(MN-Gup-GOS)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研究為期12週,120名參與者的空腹血糖(FBG)顯著降低,特別是MN-Gup-GOS組在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胰島素水平上改善更明顯。結果顯示,合成益生菌對腸道微生物群和代謝途徑的影響更強,對血糖控制效果更佳。該研究已註冊於ChiCTR2100052187。 PubMed DOI

糖尿病(DM)是一種嚴重的代謝疾病,血糖過高的情況日益嚴重,預計到2030年將成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研究人員對細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進行改造,使其能持續釋放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並在2型糖尿病(T2DM)小鼠中測試其效果。結果顯示,這種改造的細菌顯著降低血糖、改善脂質指標,並減輕肝臟損傷,還能增強胰島素分泌。這項研究顯示,Cb-GLP-1有助於調節腸道微生物群,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新策略。 PubMed DOI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血糖過高。美國糖尿病協會最近認可GLP-1受體激動劑作為一線治療,但其效果受限於短暫作用和給藥困難。本研究探討基因改造的腸道大腸桿菌Nissle 1917(EcN)產生GLP-1對糖尿病的緩解效果。在1型和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EcN-GLP-1顯著降低血糖,保護胰島素β細胞,減少炎症,並改善肝臟脂質代謝。這顯示EcN-GLP-1有潛力成為糖尿病的新治療方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BLa80 和 LA85 兩種益生菌能幫助第二型糖尿病小鼠改善血糖、降低發炎,還能保護器官。BLa80 對血糖代謝效果較好,LA85 則有助於調節血脂。兩者都能優化腸道菌相,增加有益菌,未來有望應用在糖尿病管理,各有不同優勢。 PubMed DOI

肥胖會讓GLP-1分泌變差,部分原因是脂肪酸傷害腸道L細胞。這篇研究發現,益生菌LGGs的上清液能保護L細胞,減少脂肪酸造成的壓力和細胞死亡,還能調節相關路徑。在肥胖小鼠實驗中,LGGs有助於減重、改善血糖和提升GLP-1分泌,可能跟調整腸道菌相和增加短鏈脂肪酸有關。LGGs有潛力幫助肥胖者恢復GLP-1分泌。 PubMed DOI

研究團隊用CRISPR-Cas9技術,把益生菌改造成能穩定產生人類GLP-1,這種菌可以口服,有望取代打針,讓糖尿病患者用更方便的方式補充治療用胜肽。 PubMed DOI

研究發現,經基因改造能產生GLP-1的益生菌(Lactococcus lactis MG1363-pMG36e-GLP-1),可改善帕金森氏症小鼠的症狀。這種益生菌能保護多巴胺神經元、減少α-synuclein聚集、改善運動功能、降低腦部與腸道發炎,並恢復腸道健康,主要透過GLP-1受體/PI3K/Akt路徑作用,未來有望成為帕金森氏症新療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