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了在接受血液透析的小兒患者中,使用4%四鈉EDTA作為中心靜脈導管(CVC)鎖定溶液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研究顯示,CVC相關血流感染(CRBSI)的發生率顯著下降,從每1000導管天數0.89次降至0.18次,CVC更換程序的比率也從1.99次降至1.29次。整體來看,使用4%四鈉EDTA能有效減少CRBSI及CVC更換,可能有助於提升小兒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持久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LOCK IT-100試驗比較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taurolidine/heparin導管鎖定溶液與單獨使用肝素在預防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CRBSIs)方面的效果。結果顯示,taurolidine/heparin明顯降低了CRBSIs的風險,並且使用上相當安全。 PubMed DOI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對使用中心靜脈導管者尤為重要。研究指出ClearGuard導管蓋可降低成人感染風險,對兒童資料有限。一項研究比較了使用和未使用ClearGuard導管蓋的兒童透析中心,結果顯示ClearGuard可顯著降低感染率,對降低兒童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有助。 PubMed DOI

研究比較小朋友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時,使用依前列醇或肝素和檸檬酸鹽作為抗凝劑的效果和安全性。結果顯示,依前列醇能有效延長濾器壽命,減少意外更換濾器的次數,且對血小板計數和血管活性-陽性肌力評分無明顯影響,證實其安全性。 PubMed DOI

CKRT是AKI兒童的首選治療,研究指出使用RCA抗凝可延長電路壽命,並減少併發症。建議將RCA作為兒童CKRT的首選抗凝劑,並呼籲制定相關指南。這項研究強調了透析器表面積和血管通路位置等因素對電路壽命的影響。 PubMed DOI

一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驗證一個臨床評估量表,以預測接受血液透析的中央靜脈導管(CVC-HD)患者的出口部位感染(ESI)。該量表根據三個關鍵徵兆:透析期間的出口部位疼痛、周圍紅腫≥2公分,以及出口部位有膿腫或膿性滲出物。研究分析了310名患者的337個CVC-HD,發現117次感染。最終評估顯示該量表具強大預測能力,ROC曲線下面積(AUC)為88.3%,敏感度80.34%,特異度95.23%,檢測率約90%。 PubMed DOI

這篇回顧強調居家透析(如腹膜透析和居家血液透析)在感染預防上的優勢,特別是對腎衰竭患者的健康影響。感染是患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教育患者和照護者以預防透析相關感染至關重要。 關鍵策略包括: 1. **腹膜透析**: - 管理風險因素,如低鉀血症和便秘。 - 考慮家庭寵物的影響。 - 在適當情況下使用抗微生物預防措施。 2. **居家血液透析**: - 減少中央靜脈導管的使用。 - 採用繩梯技術進行穿刺以降低感染風險。 建立結構化的訓練計畫對降低感染率非常重要,護理人員應熟悉相關風險因素,以有效支持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西班牙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為何中央靜脈導管(CVC)使用率高,儘管有其他建議的血管通路方法。研究分析了637名患者,發現40%使用CVC,54.3%擁有動靜脈瘻管(AVF)。使用CVC的患者中,許多人因血管問題或個人拒絕而無法使用AVF。研究指出,CVC的使用與早期開始透析有關,並強調需要對晚期慢性腎病患者進行更系統的AVF評估與規劃,以改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中低收入國家接受持續腎臟替代療法(CKRT)的兒童臨床特徵及結果。研究涵蓋102名年齡1個月到18歲的兒童,61.8%為男孩,媒介年齡4歲。許多患者營養不良,51%體重低於15公斤,入院時病情嚴重,94.1%需機械通氣。最常見診斷為敗血性休克,CKRT主要因液體過載及代謝缺陷啟動。死亡率高達75%,顯示出管理挑戰,強調需進一步研究以改善這群脆弱患者的結果。 PubMed DOI

數百萬腎衰竭患者依賴靜脈導管(CVC)進行血液透析,但約20%的CVC因功能不良而需移除。主要原因是血栓和纖維鞘形成,某些因素如女性、左側放置及過去功能不良會增加風險。雖然每週使用溶栓鎖可改善血流,但在低感染環境中其成本效益存疑。濃縮肝素鎖雖可減少溶栓需求,但出血風險較高。4%檸檬酸可能是更安全且便宜的替代品。實施全面的CVC護理策略可降低功能不良率33%。未來研究應聚焦於高風險患者,以制定更有效的預防措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鐵羧基麥芽糖在居家血液透析兒童患者中,替代鐵蔗糖的效果。結果顯示,鐵羧基麥芽糖能顯著提升血紅素、轉鐵蛋白飽和度及網狀紅血球血紅素含量,且效果持續至少三個月。與鐵蔗糖相比,注射次數減少約十倍,成本也節省約五倍。總體來說,這項研究顯示鐵羧基麥芽糖在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方面具臨床及經濟優勢,能提升醫療服務效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