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改良低溫等離子體消融(MLTPA)刀片在治療因網膜包裹造成的腹膜透析導管故障的效果。實驗結果顯示,MLTPA 刀片能有效消融網膜組織,且不損傷導管。在體內試驗中,使用 MLTPA 刀片的比格犬導管再通率達100%,透析液流出速度顯著提高,且未出現嚴重併發症。這項研究顯示,MLTPA 刀片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新混合式方法植入腹膜透析導管比腹腔鏡方法效果更好,包括破裂期短、無需臨時血液透析、住院時間短、醫療成本低,且早期併發症較少。建議將混合式方法作為PD導管植入的新標準護理方式。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腹腔內粘連會增加腹膜透析導管併發症風險,尤其是在下腹部或骨盆區。女性、較高BMI和先前腹部手術也與較高風險相關。大多數患者即使有粘連,仍可繼續PD治療。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腹腔鏡下使用縫合器植入腹膜透析導管(PDC)與開放手術的效果。結果顯示,使用縫合器有很多好處,像是減少導管移位、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失血量,還能降低手術後6個月的漂移率。兩種方法在患者特徵、成本和併發症方面都有相似結果。研究指出,縫合器結合腹腔鏡對腹膜透析患者來說是安全、有效的,並提升手術的舒適度。 PubMed DOI

研究目的是利用負壓吸引製造腹膜包裹導管故障的動物模型。在體外實驗後,他們在五隻比格犬身上建立了這個模型,結果顯示較高的負壓導致較高的故障率。在體內實驗中成功複製了導管故障,並無嚴重併發症。研究建議使用負壓吸引是創建這個動物模型的簡單有效方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開發了一個管理算法,旨在減少腹膜透析系統中的濕性污染,以預防腹膜炎。研究期間從2017年10月到2022年9月,共分析了141例濕性污染案例。算法包括識別污染類型、管理導管、施用預防性抗生素及再訓練。結果顯示,遵循該算法的患者腹膜炎發生率僅為0.9%,而不合規者高達48.6%。此外,年齡較大及距離醫院較遠等因素也被認為是腹膜炎的獨立風險因素。總體而言,這個算法有效降低了腹膜透析相關的腹膜炎風險。 PubMed DOI

腹膜透析(PD)導管故障是一大挑戰。本研究評估了一種新改良的開放手術修復技術,與同時更換導管進行比較。對167名PD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改良技術(A組)手術時間較短、術後疼痛較低、啟動PD時間快、住院天數少,且導管故障復發率顯著低於更換導管的患者(B組)。兩組在併發症方面無顯著差異。結論是此改良技術安全有效,建議臨床應用。 PubMed DOI

腹膜透析(PD)導管有時會出現故障,通常是因為內部血塊或纖維蛋白塊造成阻塞。標準處理方式是用肝素化生理食鹽水沖洗,若無效則使用溶栓劑。若醫療處理失敗,還會考慮機械方法如導管內刷洗。這個案例中,病人經過溶栓藥物和刷洗後,導管仍有血塊。為了挽救導管,醫生進行靶向溶栓治療,使用內視鏡導絲導航並穿刺血塊,並用Swing Tip針筒直接注射溶栓劑,最終成功解決問題,保留導管功能。 PubMed DOI

腹膜透析(PD)在許多地方提供與血液透析相似的療效,且成本更低。正常的PD導管運作是必要的,但併發症卻常見。目前關於導管放置和護理的指導方針多基於低品質證據。這篇綜述探討了經皮與外科導管放置的結果,以及操作員經驗對結果的影響。以往的腹部手術對PD導管結果影響不大,通常不應成為病人選擇的障礙。雖然黏連會增加併發症風險,但即使有黏連,仍有不到20%的病人需終止PD治療或重新介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中性粒細胞外陷阱(NETs)在腹膜透析(PD)患者中的影響,特別是對腹膜功能及技術性失敗的關聯。研究涵蓋250名非感染性患者及30名急性腹膜炎患者,發現急性腹膜炎患者的NET水平顯著較高,且與炎症標記物如MCP-1和MMP-8相關。較高的NET水平與透析液的運輸速率增加有關,並顯著提高轉換到血液透析的風險,達1.9倍。結論指出,NETs是急性炎症的重要指標,並可能預測PD患者的技術性失敗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腹膜透析(PD)患者中較少見的通路損傷特徵及管理,於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西華醫院進行,納入45名有49例通路損傷的患者,並與128名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過去的腹膜炎和輔助性PD是主要風險因素,而使用導管帶和增加訓練頻率則有保護作用。管理策略包括導管修復和更換,大多數患者在修復後繼續PD並取得良好結果。研究強調預防措施及及時管理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