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蛋白尿的季節性變化對腎衰竭風險的影響,分析了15,367名腎功能減退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冬季的蛋白尿水平顯著高於夏季,冬季中位尿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PCR)為0.89 g/gCre,夏季則為0.61 g/gCre。在隨訪3年內,有1,585名患者進展至腎衰竭,冬季UPCR與腎衰竭風險的關聯性較強,顯示在慢性腎病管理中需考慮蛋白尿的季節性變化。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非糖尿病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的慢性腎病(CKD)發展,重點在白蛋白尿水平與腎臟及心血管結果的關聯。研究發現,中度和重度白蛋白尿患者的腎臟不良結果風險顯著增加,分別為正常白蛋白尿的3.3倍和8.6倍。心血管事件在白蛋白尿較高的患者中也更常見。正常白蛋白尿患者的腎小管過濾率下降速度較慢,腎病進展顯著較慢,但心血管風險仍略高。這些結果可為未來的干預研究提供參考。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加拿大多元化透析前慢性腎病患者中,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及其他相關標記物的水平,分析了1,234名參與者的數據。主要發現包括:白人FGF-23水平顯著高於其他族裔,黑人鈣和副甲狀腺激素(iPTH)水平較高,南亞參與者的維生素D水平較低,東亞參與者的iPTH水平較低。季節影響也顯著,夏季FGF-23水平較高,鈣水平較低,維生素D水平在夏秋較高。研究強調了進一步探討這些變化的必要性。 PubMed DOI

蛋白尿是腎臟疾病的重要指標,與腎功能惡化有關。抗蛋白尿藥物通常搭配低鈉飲食使用,對防止腎臟進一步損傷很重要。不過,完全緩解蛋白尿仍具挑戰性,許多患者即使治療後,腎功能仍會逐漸下降。蛋白尿透過多種機制促進腎臟發炎和纖維化,尤其是近端小管上皮細胞中的補體活化是關鍵因素。雖然大多數研究集中在腎小球,但小管補體活化的角色卻較少被重視。本篇綜述強調小管補體活化在蛋白尿性腎病中的重要性及其與腎功能下降的關聯。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有多種情況,風險差異常被忽略。英國的NURTuRE-CKD研究分析了2,996名成人的腎功能,發現不同原發性腎臟疾病(PRD)之間的風險差異顯著。研究中,23.9%的參與者經歷腎衰竭,且糖尿病腎病等高風險疾病的預測準確性較高。白蛋白尿的預測價值因診斷而異,顯示CKD管理需個性化,考量特定的腎臟疾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循環蛋白濃度變化與糖尿病患者快速腎衰竭的關聯。研究中,183名糖尿病患者的452種循環蛋白在基線及3-4年後被測量。結果顯示,40種蛋白的濃度變化能有效預測快速腎衰竭,且預測效果優於傳統指標。研究還識別出61種獨特蛋白,其中25種在不同測量中均為有效預測因子。這些發現強調了多蛋白預後算法在提升快速腎衰竭風險預測的潛力。 PubMed DOI

專家對急性腎損傷(AKI)期間使用尿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PCR)評估蛋白尿的有效性表示擔憂,因為肌酸酐減少可能導致比率上升。然而,相關實證數據有限。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對329名重度AKI患者的研究顯示,無論血清肌酸酐是上升還是下降,UPCR值相似,兩者中位數差異僅0.06 g/g,且血清肌酸酐斜率變化與UPCR無顯著關聯。這表明UPCR在AKI住院期間仍可提供有用的蛋白尿評估資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腎臟生物標記與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CKD)進展及死亡風險的關聯。研究分析了1,256名腎功能減退的糖尿病患者,識別出三個腎臟健康的關鍵維度:全身性炎症與過濾、腎小管功能及腎小管損傷。結果顯示,腎小管功能和損傷分數與CKD進展及死亡風險有顯著關聯,強調這些生物標記在評估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對心血管-腎臟-代謝(CKM)綜合症患者預後的影響,分析了來自中國腎臟數據系統和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結果顯示,即使UACR在正常範圍內,較高的UACR與CKM進展及全因死亡率有明顯關聯。研究強調UACR作為預測工具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識別高風險個體方面,對CKM患者的管理和風險介入策略具有指導意義。 PubMed DOI

這篇研究發現,不論是C3G還是IC-MPGN,只要能把蛋白尿壓到每天1公克以下,腎臟預後就會比較好,腎功能惡化也會比較慢。反之,蛋白尿增加會大幅提高腎衰竭風險。所以,治療這兩種罕見腎病時,重點就是要積極控制和降低蛋白尿。 PubMed DOI

這項大型多元族群IgA腎病變研究發現,追蹤2.7年內,超過三分之一患者腎功能惡化、腎衰竭或死亡。蛋白尿≥0.5 g/g及腎功能較差會增加風險,年齡≥30歲則有保護效果。不同族群間風險差異不大。即使中度蛋白尿也需注意,顛覆過去只重視高蛋白尿的看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