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孩子生命的前1000天,從受孕到兩歲,是發展的關鍵時期,但隨後的1000天(2至5歲)同樣重要。這篇論文強調這段過渡期的影響,指出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只有25.4%的3至4歲兒童獲得足夠的關懷,導致許多孩子面臨發展挑戰。雖然大部分孩子體重正常,但發展刺激和早期教育的機會卻有限。論文呼籲在健康、教育和保護領域協調努力,以提升照護和教育質量,最大化兒童發展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第二篇論文將探討未能投資於這一關鍵時期的後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兒童的生存機率差異明顯,出生時及出生後不久的死亡風險最高。圍產期事件、營養、感染、家庭環境及健康服務的可獲得性等因素,對兒童死亡風險影響重大。目前的公共衛生計畫常忽略這些風險,導致護理和生存機會的改善受限。高風險兒童常被低估,治療未考量其特定需求;而低風險兒童則可能接受過度護理,浪費資源。隨著全球兒童死亡率下降速度放緩,需採取新方法,根據風險水平和死亡原因,針對性地進行干預。 PubMed DOI

這篇論文強調健康和良好環境對2到5歲兒童發展的重要性,並探討生命前1000天的關鍵策略。主要策略包括: 1. **早期兒童照護與教育 (ECCE)**:建議為所有兒童提供至少一年的ECCE計畫,成本低於低中收入國家GDP的0.15%,潛在回報率可達8到19倍。 2. **育兒干預**:提升育兒技能的計畫能顯著促進兒童發展。 3. **現金轉移**:經濟支持可減輕家庭壓力,讓他們更好地投資於兒童健康與教育。 論文強調不投資這些措施的社會成本相當高,並呼籲在接下來的1000天內優先考慮ECCE及相關干預。 PubMed DOI

這項分析探討到2050年將過早死亡(70歲前死亡)減半的可能性,根據1970至2019年的數據。報告指出,全球過早死亡的概率從1970年的56%降至2019年的31%。在30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有七個國家顯著改善,若持續增長,可能在2050年前達成目標。這些國家包括韓國、孟加拉國等。報告強調,實現目標需大量投資健康服務,特別是在改善較慢的國家。雖然減少過早死亡能帶來更健康的生活,但也需面對慢性疾病增加的挑戰。 PubMed DOI

這份健康政策探討兒童現金福利對健康的影響,目的是指導美國未來政策。到2024年,已有140多個國家實施政府資助的兒童現金轉移計畫,高收入國家多採取普遍性方法,而低收入國家則常用收入測試。研究顯示,這些福利能改善兒童健康,特別是5歲以下的孩子和孕婦。美國在2021年擴大了兒童稅收抵免,顯著減少兒童貧困。儘管擴展已結束,但地方層面仍在推動類似政策。建議美國建立永久性的兒童現金福利,強調產前和早期嬰兒階段的支持重要性。 PubMed DOI

這份報告評估了2012年世界衛生大會設定的六項全球營養目標的進展,重點在低出生體重、專屬母乳餵養、兒童生長及女性貧血情況。分析204個國家的數據顯示,雖然有些國家在專屬母乳餵養上有所進展,但無國家達成低出生體重或貧血目標。大多數國家的兒童超重率上升,女性貧血情況在26個國家下降。預測到2030年,只有少數國家能達成目標,貧血問題仍面臨挑戰,需持續投資於營養和健康政策。 PubMed DOI

這篇文章探討了全球兒童和青少年肥胖及超重的驚人上升,強調需要協調行動來應對這一公共衛生危機。研究顯示,1990年至2021年,兒童和青少年肥胖率翻倍,預計到2050年,5至14歲的肥胖率將達15.6%。北非和中東的肥胖問題最嚴重,東南亞和大洋洲也有顯著增長。迫切需要立即採取行動,特別是在2022至2030年間,以應對這一趨勢。 PubMed DOI

PEPFAR(總統緊急計畫以應對艾滋病)對全球健康影響深遠,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成功拯救2600萬人免於HIV。該計畫讓780萬名嬰兒出生時無HIV,並支持1300萬孤兒及弱勢兒童,還保護了1030萬女孩免受性虐待。根據UNAIDS和UNICEF的數據,PEPFAR不僅有效,還帶來經濟效益,美國對非洲的出口增長四倍。若持續支持PEPFAR,預計能在2030年前根除艾滋病,這將是歷史性的成就。 PubMed DOI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兒童腎臟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比高收入國家高,主要是因為診斷和治療資源不足,很多孩子沒被發現或治療。問題包括醫療資源短缺、經濟困難和可預防的感染。建議推動平價透析、加強醫療訓練、發展新診斷工具,並促進國際合作,呼籲全球投入更多資源改善現況。 PubMed DOI

媽媽懷孕前後的健康會影響寶寶腎臟發育,若子宮環境不佳,寶寶腎元數量可能較少,未來罹患腎臟病風險會增加。加強女性孕前照護、及早發現高風險妊娠並追蹤高風險兒童,有助降低相關健康問題。媽媽健康對孩子腎臟發展很重要。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需求會隨年齡變化,兒童需支持成長,成人重點在延緩病情,老年則預防虛弱。營養計畫要個人化,考量口味、方便性及共病。從小建立健康習慣、提升健康素養,並規劃醫療銜接,有助於病人和家庭更好管理營養,提升腎臟健康與生活品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