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多學科、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腎病患者的影響,納入131名患者,並比較綜合照護與傳統照護的效果。結果顯示,雖然兩組在重大不良事件上無顯著差異,但綜合照護組在心衰住院方面有減少的趨勢,且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上有改善,顯示這種照護方式對於管理複雜患者可能是一個有前景的選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對患有第2型糖尿病和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進行全面干預,可以增加推薦治療的使用。雖然干預未明顯改變風險因子,但對死亡或心血管事件住院沒有明顯影響。結果顯示,統一的方法有助於改善患者接受基於證據的治療。 PubMed DOI

這篇論文描述了一項研究,測試了一個針對同時患有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個人設立的多學科共同護理診所。參與者每三個月接受一次個性化護理和諮詢,持續一年。該研究旨在評估這種方法在管理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的個人健康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一個同步診所中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他們在同一次就診中接受內分泌科醫師、心臟科醫師和腎臟科醫師的評估。這種方法導致指南指導的藥物治療(GDMT)的使用增加,並改善心血管和腎臟生物標記。該診所看到特定藥物的使用顯著增加,並改善了實驗室結果。 PubMed DOI

研究比較多學科CKD護理和一般門診護理對CKD G3b至4期患者的效果。經過配對後發現,多學科護理組的患者不良腎臟事件率較低,包括死亡和腎臟替代療法的啟動。多學科護理對腎功能、死亡率、住院率等有正面影響,尤其對糖尿病患者更為有益。總結來說,多學科CKD護理對改善腎臟結果有顯著優勢,特別對糖尿病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一種新穎的多學科照護(MDC)模式,針對晚期慢性腎臟病(CKD)患者,並與傳統腎臟科護理進行比較。研究涵蓋489名晚期CKD患者,結果顯示在MDC模式下,最佳過渡至末期腎臟病(ESKD)的比率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01名進展的患者中,有58%成功實現最佳過渡,家庭透析的啟動率也顯著提升。這顯示MDC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隨機對照試驗中,風險導向的介入措施顯著改善了急性腎損傷(AKI)倖存者的護理遵循情況。研究針對住院成人患者,將他們分為介入組和常規護理組。介入組使用風險指數評估患者,並根據風險提供不同的護理。結果顯示,介入組中有28%的患者接受了建議的治療,顯著高於常規組的3%。雖然高風險患者的治療遵循率提升,但介入組中高鉀血症的發生率也較高。總體而言,這項研究顯示風險導向的介入能有效提升高風險AKI倖存者的護理遵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強調在美國慢性腎病(CKD)患者中,採用跨學科照護模式來應對關鍵老年綜合症(如認知障礙、虛弱和憂鬱症)的必要性。研究透過訪談來自多國的健康專業人士,探討實施的挑戰與策略。主要發現包括實施障礙、減輕障礙的策略(如加強溝通和獲得支持)以及實施的好處(如改善決策和減少醫生倦怠)。結論指出,雖然可行,但需克服政策和文化等障礙,最終能讓患者和醫療提供者受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新加坡的多學科照護(MDC)計畫對晚期慢性腎病(CKD)患者的效果及成本效益。結果顯示,MDC組的緊急長期腎臟替代療法啟動率較低,住院天數和急診就診次數也較少,但腎臟診所的就診次數較多。此外,MDC組的醫療成本明顯低於傳統照護組。總體來看,MDC計畫能改善晚期CKD患者的健康結果並降低醫療支出。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心臟衰竭(HF)和慢性腎病(CKD)患者的住院及死亡率因素,重點在CKD第3至第5期及HF患者。研究發現318名患者共667次住院,其中201次因HF。男性住院機率低於女性,血紅素水平高於100 g/L則住院次數較少。CKD第4期患者住院風險顯著高於第3期。死亡風險因素包括以往HF住院紀錄、HFrEF、晚期CKD及使用環利尿劑,而使用RAAS抑制劑則可降低死亡風險。研究強調了CKD-HF患者住院的普遍性及死亡風險因素。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及其他長期疾病的管理可透過早期診斷和藥物優化來改善。在英國,整合照護系統(ICS)提供了新機會,萊斯特的LUCID計畫透過虛擬照護來滿足需求,重點在病人和專業人員的教育、早期識別及疾病監測。自2022年4月試點以來,LUCID已擴展至約120萬人口,並進行了1,085次諮詢,超過一半專注於藥物優化。這顯示出在ICS框架下管理CKD的高效與成本效益,未來也可應用於其他長期健康狀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