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中腦膜動脈栓塞對亞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腫手術後復發的影響。多中心試驗中,患者隨機分為接受栓塞加手術的治療組和僅手術的對照組。結果顯示,治療組復發率為4.1%,對照組為11.3%,顯著降低復發風險(相對風險0.36)。90天內,兩組功能惡化情況相似,死亡率治療組5.1%,對照組3.0%。雖然治療組有2%的嚴重不良事件,但整體而言,結論指出栓塞結合手術能有效降低血腫復發風險,仍需進一步研究其安全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手術期間的血液淨化可減少出血、輸血次數,降低併發症,不增加血栓風險。460名患者研究顯示,使用血液淨化有助於管理接受抗凝血治療並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的出血情況。 PubMed DOI

一項在中國進行的研究涉及1680名因大血管閉塞(LVO)引起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患者,發現在進行內血管血栓切除術時添加低劑量靜脈甲基泼尼松酮並未顯著改善患者90天後的殘障結果。然而,與安慰劑組相比,甲基泼尼松酮組的死亡率較低,且發生症狀性顱內出血的情況較少。 PubMed DOI

一項研究比較了對特定類型腦出血患者進行手術切除和藥物治療的效果。手術組在180天時的結果優於對照組。研究發現,對於顳葉出血,微創手術有助於改善功能性結果。手術與30天內死亡風險較低有關,但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手術後併發症。 PubMed DOI

SWITCH試驗旨在探討對於嚴重深部腦內出血的患者,是否進行減壓開顱術能改善結果。由於資金不足,試驗提前終止,結果顯示減壓開顱術可能有助於改善結果,但證據尚不足。研究對象為18-75歲的成年人,患有特定腦部區域的出血,不包括其他部位的出血,存活與嚴重殘疾有關。 PubMed DOI

FINISH試驗研究了在慢性硬膜下血腫的骨孔引流手術中使用硬膜下灌洗的效果。研究發現,添加硬膜下灌洗並不會增加不良事件的風險,也不會影響功能結果或死亡率。然而,在未接受灌洗的組別中,再次手術率較高。因此,該試驗支持在慢性硬膜下血腫的骨孔引流手術中使用硬膜下灌洗。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中,將argatroban或eptifibatide加入標準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研究在美國57個地點進行,納入514名患者。結果顯示,接受argatroban(5.2)和eptifibatide(6.3)的患者,其90天的殘疾程度評分均低於安慰劑(6.8),顯示治療效果較差。此外,argatroban(24%)和eptifibatide(12%)的死亡率也高於安慰劑組(8%)。總結來說,這兩種藥物並未改善治療效果,且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PubMed DOI

大血管阻塞引起的中風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議題,造成高殘疾和死亡率。近期血管內治療的進展有效地打通阻塞動脈,降低患者的殘疾和死亡風險。治療標準已擴大,允許在症狀超過六小時後介入,並可用簡單影像技術治療特定患者。然而,對於哪些大型缺血性梗塞患者最能受益於此治療,仍有許多未知數。隨著再灌注技術的發展,對開發細胞保護藥物的興趣也在增加,目的是改善患者預後。 PubMed DOI

透析病人血管通路血栓形成是一大挑戰,研究探討使用直接口服抗凝劑'apixaban'的效果。這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NCT04489849)納入186名病人,分為接受標準護理和標準護理加'apixaban'兩組。結果顯示,'apixaban'組的血栓形成率顯著較低(24.0%對40.8%),主要通暢失敗率也較佳(32.2%對49.5%)。雖然輕微出血率較高(22.6%對7.5%),但整體臨床益處支持在這類病人中使用'apixaban'。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中腦膜動脈栓塞作為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的輔助治療效果。310名患者被隨機分為栓塞組(149名)和對照組(161名)。結果顯示,栓塞組在180天內的復發或重大事件發生率為16%,對照組則為36%,顯示治療失敗風險顯著降低(勝算比0.36)。安全性方面,兩組在30天內的重大併發症比例相似,均為3%。研究顯示,輔助栓塞可降低治療失敗風險,且不增加短期併發症風險,未來需進一步評估長期安全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中腦膜動脈栓塞對有症狀的非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的影響,於中國進行,涉及722名患者。參與者隨機分為鑽孔引流或非手術治療,並接受栓塞或常規護理。結果顯示,栓塞組復發率為6.7%,常規護理組為9.9%,差異不顯著(P = 0.10)。不過,栓塞組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6.7%對11.6%,P = 0.02)。總結來說,雖然栓塞對復發無顯著效果,但能減少嚴重不良事件。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