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單核球與淋巴球比率(MLR)與慢性腎病(CKD)患者炎症的關聯,共調查1809名個體,其中403名(22.2%)被診斷為CKD。研究發現,炎症組與非炎症組在血壓、腎功能及炎症標記上有顯著差異。最高的MLR四分位數與較差的腎功能及較高的炎症標記相關,風險比值為2.30。MLR可作為炎症的預測指標,切割點為0.153,曲線下面積為0.631。總之,高MLR與CKD患者的炎症顯著相關,可能有助於預測CKD的嚴重程度。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指出,小朋友若罹患慢性腎臟病,身體的發炎情況和併發症息息相關。特別是接受透析治療的孩童,他們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R)較高。此外,發現白介素-6(IL-6)水平與NLR、血清白蛋白和全鐵結合力(TIBC)有關。總結來說,NLR、TIBC和血清白蛋白與IL-6有關聯,NLR對預測高IL-6水平更為關鍵。 PubMed DOI

研究發現高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與需要持續腎臟替代治療(CRRT)的敗血性急性腎損傷患者的死亡率呈負相關。高NLR組的死亡率較低,顯示高NLR可能與更好的結果相關。 PubMed DOI

單核細胞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MHR)與慢性腎臟病(CKD)有關聯。研究發現高MHR與CKD、低eGFR和蛋白尿獨立相關,並可幫助評估CKD風險和制定治療策略。 PubMed DOI

研究探討MLR與CKD患者預後的關係,發現高MLR與CKD患者死亡風險增加相關。MLR也與血糖、脂質、腎功能相關,預測死亡風險效力高。研究建議MLR或許是預測CKD患者死亡風險的簡單有效指標。 PubMed DOI

這研究探討新的炎症指標MLPR與心臟手術後AKI的關係。分析北京某醫院病人數據發現,MLPR和MLR都是AKI獨立風險因子。研究指出MLPR和MLR與AKI呈非線性關係,MLPR呈J形曲線,MLR呈S形曲線。MLPR可作為預測心臟手術後AKI的工具,顯示其在AKI管理上的潛在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紅血球分佈寬度(RDW)與單核細胞百分比(Monocyte Percentage)的比率(RMR)對慢性腎病(CKD)患者COVID-19預後的影響。研究期間為2022年12月到2023年1月,共納入218名平均59歲的CKD患者,男性佔69.7%。90天內死亡率為24.8%。結果顯示,RMR的自然對數(lnRMR)是死亡的獨立風險因素,勝算比為3.01,且在不同亞組中均成立。lnRMR的預測能力良好,ROC曲線下面積為0.737,顯示其可作為識別高風險CKD患者的簡單指標。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了系統性免疫炎症指數(SII)、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NLR)及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率(PLR)與慢性腎病(CKD)患者貧血風險的關聯。分析了2005至2018年4,444名成人的數據,結果顯示較高的SII、NLR和PLR與CKD患者貧血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高NLR組的患者,其死亡風險比低NLR組高30%。研究建議管理炎症可能有助於減少CKD患者的貧血發生,且NLR可作為潛在的預後標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單核球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率(MHR)與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DKD)之間的關聯。研究涵蓋159名參與者,根據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分為三組。結果顯示,重度白蛋白尿組的MHR顯著較高,且MHR隨著DKD發生率上升而增加。統計分析顯示MHR與DKD有正相關,且對於HbA1c低於8.0%的患者,MHR特別相關。總之,MHR可能是識別和監測DKD的重要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率(NLR)在預測透析腎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價值。研究在特倫托的腎臟科進行,236名患者參與。主要發現顯示,NLR較高的患者體重、血清白蛋白、血清鐵和轉鐵蛋白較低,且死亡率較高。NLR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64,優於C-反應蛋白的0.61。Cox回歸分析證實NLR與死亡率獨立相關。結論認為NLR可作為腎衰竭患者風險分層和管理的有用工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進階肺癌發炎指數(ALI)與腎功能及全因死亡率的關係,分析了1,982名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ALI與腎小管過濾率(eGFR)呈正相關,意味著較高的ALI值與較好的腎功能有關;而ALI與死亡率呈負相關,顯示較高的ALI可能降低死亡風險。特別是在進階CKD患者中,ALI的保護作用不如早期明顯。研究建議ALI可作為CKD患者預後的生物標記,並強調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