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在開始透析(HD)後,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顯著增加。研究分析了2007至2019年間開始HD的74,584名CKD患者,發現12,875名患者出現CVD事件。結果顯示,HD開始後的前10天內,CVD風險達到高峰,特別是缺血性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風險在1到2個月後下降,但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在5個月內仍然偏高。這強調了對CKD患者CVD風險進行仔細評估和管理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衰竭患者常合併心血管疾病,替代療法如居家透析可能改善心臟健康,但也有風險。跨學科護理可幫助克服障礙,提升健康公平。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影響超過30%的急性心肌梗塞(MI)患者,且與治療管理不佳及預後較差有關。丹麥於2010至2022年進行的研究顯示,CKD患者在冠狀動脈造影和血管重建的機率明顯低於無CKD患者,且接受雙重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療的比例也較低。CKD患者的一年死亡率為21%,高於非CKD患者的16.4%。儘管心肌梗塞後的存活率有所改善,CKD仍與較低的治療管理率及較高的死亡率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日本透析治療學會的數據,探討2007年開始血液透析的成人患者,血管通路(VA)建立的最佳時機。患者被分為早期、臨近和晚期三組。研究發現,早期和臨近建立VA的患者在1年內的全因死亡率較低,尤其是早期建立的患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結果顯示,至少在透析前1個月建立VA能降低死亡率,早期建立效果更佳。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舒張功能不全和心房顫動(AF)對末期腎病(ESKD)患者開始血液透析(HD)的影響。研究納入718名2010至2020年間開始HD的患者,根據心臟超音波檢查評估舒張功能不全等級。主要結果顯示,透析前有AF的患者綜合結果較差,但調整後影響不大。透析後維持正常舒張功能的患者結果較佳,而舒張功能惡化與不良結果風險增加有關。研究強調管理舒張功能不全和AF對改善臨床結果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中國解除疫情管控後,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COVID-19的風險因素。研究在2022年12月到2023年1月進行,納入858名HD患者,其中660名確診。結果顯示,年齡、透析前舒張壓、發燒等是COVID-19嚴重程度的獨立風險因素,而較高的血小板計數則是保護因素。死亡率方面,總鐵結合能力和疫苗接種狀況有助於降低風險。CT掃描顯示多數患者有肺部病變,研究強調HD患者對COVID-19特別脆弱,需早期識別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環境溫度上升對美國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和醫療利用影響,特別是在氣候變遷的背景下。研究分析了2011至2016年的數據,發現高溫與透析患者的死亡率、液體失調住院率及心血管急診就診率正相關。極端高溫天與中等溫度天相比,死亡率和醫療利用風險顯著提高。研究強調熱暴露影響可能在短時間內累積,並因地區而異,顯示腎衰竭患者對氣候健康風險的脆弱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指出,藥物負擔與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不良結果之間有密切關聯。研究分析了29,690名患者的數據,發現處方口服藥物越多,重大不良心臟及腦血管事件(MACCEs)和全因死亡率的風險也越高。在中位隨訪6年中,59.2%的患者經歷了MACCEs,且隨著藥物數量增加,風險也上升。每增加一種藥物,這些不良結果的風險就增加3%。因此,監測藥物負擔可能成為預測不良事件的重要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不同透析方式患者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涵蓋968名來自芬蘭的患者,隨訪時間從2004到2017年。結果顯示,中心血液透析(IC-HD)和持續性自主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MACE發生率相似,且高於自動腹膜透析(APD)和居家血液透析。調整後,居家透析與IC-HD的MACE風險無顯著差異。特別是女性患者使用腹膜透析的MACE風險較低,但男性則相反。整體而言,20%的患者在隨訪期間經歷MACE,顯示需進一步研究不同透析方式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尤其是性別差異。 PubMed DOI

便秘是常見的腸道問題,可能影響腸道微生物,並與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上升有關,但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影響較少被探討。本研究調查南韓血液透析患者中便秘的流行率及其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結果顯示,在35,230名患者中,有25.9%有便秘,且便秘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均高於非便秘患者。這顯示慢性便秘可能與心血管風險增加有關,需進一步研究其獨立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直接口服抗凝劑(DOACs)在接受血液透析的靜脈血栓栓塞患者中的安全性,分析了2008至2019年國民健康保險資料。結果顯示,血液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顯著高於未透析的慢性腎病患者,但兩組在重大出血事件的風險上並無明顯差異。總體而言,雖然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較高,但他們的重大出血風險與未透析患者相似。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