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在缺血性心肌病和心室性心動過速的病人中,導管消融的效果優於抗心律不整藥物。一項涵蓋416名病人的國際隨機試驗顯示,導管消融組的主要不良事件發生率為50.7%,而藥物治療組則為60.6%,風險比為0.75。此外,導管消融組的死亡率僅1.0%,非致命性不良事件為11.3%;相比之下,藥物組的死亡率為0.5%,非致命性不良事件達21.6%。這些結果顯示,導管消融應被視為這類病人的首選治療。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病患者若有心房纖維顫動,治療較困難,因藥物代謝異常及副作用增加。導管消融或許是較安全的選擇,但對慢性腎臟病及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尚不明確。研究指出,這些患者在導管消融後心房纖維顫動復發風險較高。需進一步研究,尤其是隨機對照試驗,以找出最適合這類患者的治療方式。 PubMed DOI

混合消融術是新的房顫治療方式,結合微創手術和導管技術。成功率約70%,但風險較高。通常適用於持續性房顫,需兩次手術。比導管消融更有效,但併發症較多。近期研究顯示併發症減少。需由有經驗的中心針對適當患者進行。仍需進一步研究風險、效益和成本效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接受持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治療急性腎損傷(AKI)的重症病人中,心室頻脈(VT)的發生及其對死亡率的影響。分析了2010至2020年間2,397名病人的數據,發現6.3%的病人出現VT,其中95例為持續性VT。結果顯示,持續性VT顯著提高30天和90天的死亡風險,而非持續性VT則無顯著差異。研究強調在CRRT期間監測電解質和酸鹼平衡,以降低VT風險。 PubMed DOI

心房纖維顫動(AF)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治療常用導管消融。但AF復發是挑戰。研究發現,消融後使用達帕格列酮(DAPA)可降低心房纖維顫動再次發作的風險。這顯示DAPA可能是AF治療的有益補充。 PubMed DOI

PSVT是一種心臟電系統常見疾病,症狀有心悸、胸悶和呼吸急促。未治療可能導致嚴重問題。診斷通常透過心電圖或監測。治療方式包括迷走神經操作、腺苷和心臟復律。導管消融可有效預防復發。藥物治療如鈣通道阻滯劑和β-受体阻滞劑有助控制。雖然PSVT通常良性,但適當管理很重要。 PubMed DOI

Empagliflozin是治療2型糖尿病和心臟衰竭的藥物,研究指出它對心律失常有幫助。伊朗研究發現,empagliflozin可降低植入心臟除顫器(ICD)患者心室心律失常的次數。先前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患者似乎更適合使用empagliflozin。為確認這些結果,仍需進行更大規模和長期的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對心衰竭患者在心房顫動(AF)消融後的影響。研究分析了2017至2022年間接受導管消融的AF心衰竭患者數據,結果顯示使用SGLT2i的患者AF復發率為22.6%,顯著低於未使用者的35.8%。此外,SGLT2i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也較低。總結來說,心衰竭患者在AF消融後使用SGLT2i可降低AF復發及不良心血管結果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ertugliflozin(SGLT2抑制劑)對心臟衰竭且射血分數低於50%患者心律不整的影響。這是一個多中心、雙盲、隨機的試驗,參與者為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CD)患者,隨機接受每日5毫克的ertugliflozin或安慰劑。結果顯示,ertugliflozin組的心室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事件發生率顯著低於安慰劑組(3.5對13.3事件)。雖然結果顯示ertugliflozin可能減少心律不整,但因試驗提前終止,解讀結果需謹慎。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CD)患者中,抗心動過速起搏(ATP)與電擊的結合效果,作為快速心室心動過速(VTs)的主要預防。研究涵蓋2,595名平均63.9歲的患者,結果顯示ATP加電擊組的首次全因電擊時間顯著長於僅接受電擊組,顯示ATP可能有助於延遲電擊。雖然兩組的電擊負擔相似,但研究建議在施加電擊前使用ATP對現代ICD患者有利。該試驗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識別碼為NCT02923726。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左心房附屬物封閉術(LAAC)與口服抗凝劑在高風險中風的心房顫動患者中的效果與安全性。隨機試驗中,1600名患者接受LAAC的重大出血比例顯著低於抗凝治療(8.5%對18.1%)。療效方面,LAAC在死亡、中風或全身性栓塞的綜合結果上與抗凝治療相當(5.3%對5.8%)。LAAC組的重大出血事件也較少(3.9%對5.0%)。總體來看,LAAC與較低的出血風險相關,且在36個月內療效不遜於抗凝治療。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