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感染前肝功能與感染後死亡率的關聯,特別針對感染SARS-CoV-2 Omicron變異株的血液透析患者。分析847名患者的數據後發現,11.6%在感染後死亡,主要集中在感染後一個月內。去世者多為年長男性,且糖尿病和腫瘤發病率較高。研究指出,AST水平升高、AST/ALT比率高及前白蛋白低是獨立預測死亡風險的因素,強調在管理這些患者時,監測肝功能的重要性,以改善預後並降低死亡率。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目的是找出最適合的入院日參數,以預測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同時比較肺部和腎臟參數。分析了2020年9至12月的入院患者資料,包括化驗結果、合併症情況、X光檢查和SpO2數值。由放射科醫師評估X光顯示的肺炎嚴重程度,並根據腎損傷和腎病分類患者。發現死亡患者的X光和腎功能較差。腎臟參數對死亡率的預測效果較好,而結合兩者能提高預測準確度。研究結論是在不同醫療環境下,腎臟參數比肺部參數更能準確預測,而結合兩者效果最佳。 PubMed DOI

研究探討奧密克戎變異株對血液透析患者的COVID-19影響。多數患者呈陽性反應,症狀和結果各異。發燒和呼吸問題常見,有些患者持續症狀。感染者體重減輕、白蛋白水平較低。年齡、合併症、炎症標誌影響疾病嚴重度和結果。研究強調COVID-19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及影響預後因素。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在疫苗接種前,接受血液透析的COVID-19患者死亡率較低。患有慢性腎臟疾病且接受透析的患者存活率較好,症狀較輕。即使考慮其他因素,透析患者的存活結果仍較佳。總結來說,這項研究顯示接受透析的患者存活率明顯較高。 PubMed DOI

COVID-19的Omicron變異株對血液透析患者風險高,糖尿病、低氧飽和度和高CRP是危險因素。Thymalfasin和Tanreqing可增加出院機會,Tanreqing效果較好但需長療程。監控糖尿病史、CRP、氧飽和度和呼吸窘迫重要,考慮使用Thymalfasin和Tanreqing治療。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COVID-19患者,年紀大、LDH和CRP升高與危重症風險增加有關。年紀大、PCT和LDH增加與住院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年齡、CRP、PCT和LDH可預測患者的負面結果。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 Delta 和 Omicron 變異株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Delta 變異株導致較嚴重的病例和死亡率,而即使是 Omicron 變異株也在接種疫苗的患者中造成高死亡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COVID-19患者,因為他們面臨高風險。研究在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進行,對確診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並將其分為訓練組和驗證組。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分析胸部CT及臨床數據,找出關鍵預後因素,如年齡、糖尿病等。最終開發出一個預測工具,能有效預測患者在14天和28天後的結果,對臨床醫生管理這類患者的COVID-19有幫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紅血球分佈寬度(RDW)與單核細胞百分比(Monocyte Percentage)的比率(RMR)對慢性腎病(CKD)患者COVID-19預後的影響。研究期間為2022年12月到2023年1月,共納入218名平均59歲的CKD患者,男性佔69.7%。90天內死亡率為24.8%。結果顯示,RMR的自然對數(lnRMR)是死亡的獨立風險因素,勝算比為3.01,且在不同亞組中均成立。lnRMR的預測能力良好,ROC曲線下面積為0.737,顯示其可作為識別高風險CKD患者的簡單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對於接受透析的COVID-19患者預後的影響。分析了326名透析患者,發現21.5%在住院期間死亡。主要發現包括18.1%的患者肺部受累超過10%,且肺部受累超過2.7%、胸腔積液、結節性實變和斑片狀浸潤與死亡率增加相關。研究強調即使是輕微的肺部受累也可能提高死亡風險,建議特定CT特徵可作為預測患者結果的重要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中國解除疫情管控後,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COVID-19的風險因素。研究在2022年12月到2023年1月進行,納入858名HD患者,其中660名確診。結果顯示,年齡、透析前舒張壓、發燒等是COVID-19嚴重程度的獨立風險因素,而較高的血小板計數則是保護因素。死亡率方面,總鐵結合能力和疫苗接種狀況有助於降低風險。CT掃描顯示多數患者有肺部病變,研究強調HD患者對COVID-19特別脆弱,需早期識別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