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對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進展的影響,共有198名患者參與,其中一半為HBV陽性。結果顯示,HBV陽性患者的腎功能下降、腎衰竭及全因死亡風險是HBV陰性患者的2.72倍。腎臟中HBV抗原的存在使不良預後風險增加7.49倍,且抗病毒治療對抗原沉積無影響。總體而言,HBV感染及其在腎臟的沉積顯著惡化了IgA腎病患者的預後。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免疫球蛋白A腎病可能導致腎衰竭,早期風險評估有助治療。研究顯示大多數患者在10至15年內出現腎衰竭或死亡。蛋白尿較高者腎功能存活較差,下降速度較快。即使蛋白尿較低者,10年內仍有腎衰竭風險。降低蛋白尿可減少風險。免疫球蛋白A腎病預後通常較差,難以避免腎衰竭。 PubMed DOI

研究發現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膜性腎病患者中,血清陽性患者有較高肌酸酐水平和肝功能問題,而血清陰性患者抗-PLA2R抗體陽性率較高,且具有較高某些標記水平。結果顯示血清陰性病例盛行率較高,且兩者在臨床和免疫病理特徵上有差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台灣腎移植接受者的HBV感染情況和結果。他們發現,在沒有事先接受抗HBV藥物或終身抗病毒治療的情況下,HBV再活化的風險較高。無論HBsAg狀態如何,患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都是相似的。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會增加免疫球蛋白A腎病的風險,但已治癒的感染則沒有明顯影響。即使腎臟組織中有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病毒治療也不會影響腎病進展。對於患有免疫球蛋白A腎病的病患,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至關重要,但腎臟中的病毒沉積和抗病毒藥物對疾病進展並無影響。 PubMed DOI

研究探討鐵在兒童IgA腎病合併大量血尿誘發急性腎損傷(MH-AKI)中的作用及對預後的影響。他們分析了不同疾病兒童的腎臟活檢樣本,發現患有MH-AKI IgAN的兒童腎小管有鐵沉積。雖然有鐵沉積,這些兒童在最後一次就診時並未出現腎功能下降,顯示他們的腎臟預後良好。 PubMed DOI

腎小球上皮細胞在乙型肝炎病毒相關的腎小球腎炎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導致腎損傷。研究指出,這些細胞在免疫反應中扮演角色,並在HBV-GN腎臟中引起免疫細胞浸潤和組織損傷。實驗證實HBx蛋白可能導致腎小球上皮細胞活化T細胞,打破細胞激素平衡,並促使巨噬細胞釋放炎症因子,進一步加劇疾病發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1年間743例腎臟移植的數據,探討來自乙型肝炎病毒(HBV)陽性捐贈者的腎臟對移植結果的影響。結果顯示,來自HBV陽性捐贈者的受者(D+R-)感染風險顯著高於HBV陰性捐贈者的受者(D-R-)。不過,若受者接種HBV疫苗且HBsAb水平高於100 IU/L,使用HBV陽性捐贈者的腎臟在短期內是相對安全的,且不會影響移植物功能或整體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2141名來自中國的IgA腎病患者,分析了他們的長期結果,特別是蛋白尿與腎病進展的關係。隨訪平均5.8年,24%的患者發展為末期腎病,腎臟存活中位數為12.4年。結果顯示,蛋白尿是腎衰竭的重要預測因子,當蛋白尿超過0.5 g/d時,ESKD風險顯著增加。蛋白尿低於0.3 g/d的患者長期腎臟存活率較好。這項研究強調,儘管有治療,許多IgAN患者仍面臨不良結果,特別是高蛋白尿患者。 PubMed DOI

IgA腎病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腎臟疾病,臨床表現多樣。本研究探討IgA腎病與感染的關聯,填補相關研究的空白。根據1997至2011年瑞典的腎臟活檢資料,研究發現IgA腎病患者的感染率顯著高於一般人群及其兄弟姐妹,且抗生素使用率較高。Cox回歸分析顯示,感染風險增加兩倍,敗血症風險更是增加三倍以上。尿道感染及耳鼻喉等感染與IgA腎病關聯最明顯。研究強調需加強對IgA腎病患者感染風險的認識與預防。 PubMed DOI

IgA腎病(IgAN)與腎內動脈/小動脈病變(IALs)有關,影響預後。本研究建立了IALs的半定量評分標準,並分析其在417例IgAN患者中的預後意義。結果顯示,具有IALs的患者腎臟綜合終點風險顯著較高(p < 0.001)。多變量Cox回歸分析指出,中度至重度的內膜纖維化和透明變是獨立的預後不良風險因素(HR分別為3.56和3.58,均p < 0.001)。研究強調了IALs在IgAN預後中的重要性,並呼籲對高風險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