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份文件針對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後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管理建議,強調糖尿病與心血管風險的關聯,並提出優化治療以預防再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重要性。主要策略包括:使用強效他汀類藥物進行脂質控制、確保最佳血壓管理、調整胰島素劑量以防低血糖、強調GLP-1RA和SGLT2i的安全性、病人教育及營養評估。整體而言,強調綜合管理策略以提升患者療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第2型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再次發生心血管問題。建議給這些病人使用GLP-1RAs和SGLT-2抑制劑,可帶來心血管益處。GLP-1RAs對沒有糖尿病的肥胖病人也有好處。儘管這些藥物重要,但卻開立得太少。這篇評論討論了對於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最佳的預防心血管事件的醫療方式。 PubMed DOI

糖尿病增加中風風險,控制血糖可降低併發症。對於中風患者,密切監控血糖並採取護理措施有助改善結果。糖尿病者需個人化心血管預防,如使用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本文總結大型研究,提供糖尿病患者管理中風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點,協助醫護人員治療決策。 PubMed DOI

最新的研究指出,對待2型糖尿病患者應著重管理心血管風險,而非僅僅控制高血糖。國際指南建議優先考慮使用特定藥物來降低風險。歐洲心臟病學會2023年指南更針對心血管疾病、心衰、腎臟疾病或高風險患者明確建議使用這些藥物。這篇文章討論了支持這些指南的證據。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一個專門的心臟代謝診所對於2型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分析前400名患者的數據後,研究發現心臟代謝風險管理有顯著改善。使用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的比例上升至84%,而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的使用達65%。94%的患者至少接受一種療法,55%接受雙重療法,89%的患者達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研究結論指出,這種診所模式能有效滿足高風險患者的需求,並可作為管理類似人群的參考。 PubMed DOI

糖尿病的管理已不再只是控制血糖,還要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腎病的風險。新型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和SGLT2抑制劑,已成為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治療,因為它們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及腎臟併發症。這篇文章將探討這些藥物的作用機制、臨床證據、禁忌症及不良反應、風險緩解策略,以及臨床醫師的實用建議,幫助醫療人員更好地管理患者的健康。 PubMed DOI

冠心病和糖尿病的高發率增加了心血管風險,標準治療下仍然存在問題。研究指出,某些降糖藥對2型糖尿病患者有心血管益處,但心臟科醫生對篩檢和診斷的時機及標準了解不足,導致有效藥物的處方率偏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制定了一項共識,旨在標準化冠狀動脈綜合症患者的血糖管理,強調篩檢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及心血管風險管理。該共識提供了血糖管理的原則,鼓勵使用有心血管益處的降糖藥物,並提倡綜合治療策略。 PubMed DOI

本研究針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ACS)後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分析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和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的使用情況及其與死亡率和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關聯。結果顯示,這些藥物的使用率在住院後有所增加,但整體應用仍不理想。使用這些藥物與死亡率降低有關,但對MACEs的影響不顯著,顯示改善醫療照護的必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心肌梗塞或冠狀動脈再血管化的老年醫療保險受益者,探討基於證據的藥物使用情況。研究強調住院到出院的過渡期對優化治療及降低死亡風險的重要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的數據,重點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藥物使用,發現出院時未取藥與出院後未取藥有強烈關聯,顯示出院藥物管理至關重要。研究建議改進策略,確保患者獲得適當藥物,以增強預防護理並降低死亡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T2D)在健康上的影響相當大,強調了有效管理的重要性。隨著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等新藥的推出,這些藥物對心血管和腎臟有益,但實際處方率仍偏低。研究分析了超過147,000名T2D患者,發現83%的患者符合使用這些藥物的指徵,但實際上只有32%被開立。這顯示許多未接受治療的患者面臨心血管或腎臟風險,需進一步研究以找出採用這些療法的障礙,改善患者結果。 PubMed DOI

糖尿病會顯著提高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風險,主要因為脂質代謝失調,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這通常表現為高三酸甘油脂、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及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顆粒。使用他汀類藥物能有效降低ASCVD風險,最近也有新藥物可作為輔助治療。這篇文章探討了糖尿病患者的脂質異常機制,並提供管理策略,強調風險評估、個人化治療及及早介入的重要性,還會討論血糖控制對脂質水平的影響。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