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食道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七大原因,主要有食道鱗狀細胞癌和食道腺癌兩種亞型。最近研究顯示,食道腺癌的發病率上升。幸運的是,篩檢、外科技術和新療法的進步,讓患者的預後有了顯著改善。特別是結合手術、化療和放療的綜合治療,對於局部晚期病例效果顯著。此外,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成為輔助和一線轉移性治療的標準。本次研討會將探討這兩種亞型在篩檢、診斷和治療上的最新進展,特別是針對晚期病例的術前療法和免疫療法的角色。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簡而言之:這項研究探討了嚴重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s)對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整體存活率的影響。他們發現,經歷高級別irAEs的患者整體存活率顯著較未經歷者長。該研究暗示高級別irAEs可能預測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較長存活。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在中國進行的研究中,將托利帕利馬與鉑基化療結合治療II或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改善治療效果。托利帕利馬組的無病生存期和主要病理反應有所提升,雖然會增加免疫相關不良事件,但整體安全性可控。這種組合療法對於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能有幫助。 PubMed DOI

一項研究發現,奈伏莫尼聯合化療在治療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時效果顯著。在手術前後使用奈伏莫尼更能提升療效。研究指出,奈伏莫尼聯合化療可改善患者的無事件生存率和病理反應率,尤其在18個月後效果更為明顯。雖然奈伏莫尼組有較多不良事件,但整體安全性良好,並無新的安全疑慮。 PubMed DOI

Osimertinib被推薦用來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病患。研究顯示,對於無法手術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osimertinib較安慰劑能明顯延長無病情惡化的時間,並可能對整體存活期有幫助。雖然osimertinib組的不良事件較多,但沒有新的安全問題。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日本對於晚期食道鱗狀細胞癌的新輔助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新輔助三藥化療對狀況良好的患者有明顯的好處,可能成為新標準治療。但新輔助雙藥化療加放射線治療效果不明顯。研究由日本醫藥研究開發機構和國家癌症中心資助。 PubMed DOI

大腸直腸癌是全球重要議題,新興經濟體發病率上升,早期病例增加。過去十年研究提升對癌症了解、治療及存活率。系統治療、手術技術進步延長預期壽命。專注於括約肌保留、精準腫瘤學、腸道微生物組分析等。多學科合作是大腸直腸癌治療的重要進展。 PubMed DOI

腎細胞癌(RCC)的管理在過去十年有了顯著進展,提升了局部及晚期病例的生存率。這篇綜述探討了RCC的流行病學、病理學、診斷方法及不同階段的管理策略。輔助療法的引入,特別是pembrolizumab,顯示出整體生存益處。晚期RCC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成為標準治療。文中也提到轉移性RCC治療中的爭議及非透明細胞RCC的管理。未來需持續研究,並尋找可靠的生物標記以指導治療決策。 PubMed DOI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進展相當顯著。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不斷改進,以提升療效並解決抗藥性問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於沒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特別重要。新療法如抗體藥物偶聯物、雙特異性抗體、T細胞接合劑等,正逐漸納入治療指導。不過,尋找可預測的生物標記以實現個性化治療、克服抗性、降低成本及確保最佳癌症護理,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PubMed DOI

在西方國家,對於可切除的胃癌,標準治療是圍手術期化療。本研究比較術前化放療與僅圍手術期化療的效果,涉及574名患者。結果顯示,術前化放療組的病理完全反應率較高(17%對8%),腫瘤降期效果也較佳。然而,經過67個月的中位隨訪,兩組的整體生存率(化放療組46個月對化療組49個月)及無進展生存期(31個月對32個月)並無顯著差異,且毒性影響相似。因此,對於可切除的胃癌,術前化放療並未改善整體生存率。 PubMed DOI

KEYNOTE-671 試驗顯示,對於早期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患者,將圍手術期的 pembrolizumab 加入新輔助化療能顯著提升整體生存率和無事件生存率。在這項全球第三期試驗中,共有 797 名參與者,接受 pembrolizumab 的患者在 36 個月的整體生存率為 71%,而安慰劑組為 64%。此外,pembrolizumab 組的中位無事件生存期為 47.2 個月,顯著高於安慰劑組的 18.3 個月。雖然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在 pembrolizumab 組較常見,但其安全性被認為是可控的,支持在可切除的早期 NSCLC 患者中使用此療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