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50歲以上成人的鎂攝取量與慢性腎臟病(CKD)及腎結石風險的關聯,數據來自2007至2018年的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結果顯示,較高的血清鎂水平能降低CKD和腎結石的風險,且這種關係呈現非線性特徵。特別是每日攝取量達350毫克前,風險顯著下降,超過後則趨於平穩。研究指出,雖然鎂攝取量與CKD風險呈負相關,但腎結石的關聯在女性中較顯著。建議未來需進一步研究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鎂水平與心血管結果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較高的總鎂水平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然而,游離鎂水平並未顯示相同的關聯性。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透過飲食調整和鎂補充劑兩種方式提升尿液中鎂水平的效果,對象是鎂水平較低的患者。結果顯示,補充組的鎂水平增加較多,且更容易達到每天70毫克的目標水平,同時檸檬酸鹽排泄也增加。兩者都有效,但補充劑更快達標,且平均鎂水平較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結石與慢性腎病(CKD)之間的關係,發現兩者並無顯著的遺傳相關性。雖然腎結石與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有關聯,但考慮其他因素後,這種關聯消失。研究還指出,CKD可能降低腎結石的風險,可能因為尿鈣排泄量較低。總體來看,腎結石並不會獨立增加CKD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鎂水平與重症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AKI)之間的關聯。研究分析了3,228名住院於ICU的肝硬化患者,結果顯示68.6%的患者出現AKI。研究發現,血清鎂水平較高與AKI風險增加獨立相關,特別是當血清鎂在1.6-2.6 mg/dL時,AKI的比值比為1.89,而在2.6 mg/dL或更高時,則為2.19。這顯示隨著鎂水平上升,AKI風險也隨之增加,建議進一步進行隨機試驗以驗證這些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美國成年人飲食中煙酸攝取量與慢性腎臟病(CKD)的關聯,分析了2007至2018年的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共有25,608名年滿20歲的參與者。結果顯示,17.14%的參與者患有CKD,且攝取較高煙酸的參與者(第二至第四四分位數)患病機率較低,調整後的CKD機率比率分別為0.89、0.83和0.83。研究建議煙酸攝取量與CKD風險呈L型關聯,約28.04毫克的攝取量為關鍵拐點,強調足夠的煙酸對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飲食纖維攝取量(DFI)與慢性腎臟病(CKD)之間的關聯,分析了來自2009至2020年NHANES數據庫的22,871名參與者,包括高血壓和非高血壓個體。結果顯示,DFI與CKD的流行率呈顯著負相關,特別是在高血壓患者中,較高的DFI與較低的CKD發生率有關。然而,非高血壓群體則未見此關聯。研究強調DFI在CKD管理中的重要性,尤其對高血壓患者而言。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碳酸鎂(Mg)補充對慢性腎病(CKD)3-4期患者的影響,共19名患者參與,分為對照組和每天補充360毫克Mg的干預組,持續15個月。主要發現包括:Mg補充增加尿液排泄但血清水平穩定,未見高鎂血症;血管鈣化無顯著變化,但Mg水平與脈搏波速度降低相關,顯示血管順應性改善;骨礦密度未顯著變化,但Mg與骨合成標記有關,可能對骨代謝有正面影響。研究建議Mg補充可改善血管健康,且需監測尿液Mg水平。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鎂水平與慢性腎病(CKD)4期和5期非透析患者心衰竭、冠心病及中風死亡率的關聯。研究追蹤了1,271名患者,結果顯示較高的血清鎂濃度能顯著降低這些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具體來說,血清鎂較高的患者在心衰竭死亡率的危險比上顯示較低的數值,冠心病和中風的死亡率也有類似趨勢。總之,維持較高的血清鎂水平可能有助於降低晚期CK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鎂(Mg)水平與接受透析(HD)患者骨脆弱性骨折及血管鈣化(VC)之間的關聯。研究對象為206名平均68.3歲的患者,隨訪約58個月。結果顯示,經歷骨折的患者Mg水平顯著低於未骨折者,且VC發生率較高。Cox回歸分析指出,血清Mg低於2.2 mg/dL與骨折風險增加獨立相關,低Mg患者的骨折風險提高1.32倍。總結來說,低Mg水平與HD患者的骨折及VC風險顯著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飲食鉀攝取與代謝組學標記的關係,目的是增進對鉀的飲食評估,並了解其在慢性腎病(CKD)發展中的角色。研究分析了3,812名未患CKD的成年人數據,發現飲食鉀與33種血清代謝物有顯著關聯,其中十種與新發CKD風險相關。特別是甘油酸顯示出與飲食鉀正相關、與CKD風險負相關,可能對CKD有保護作用。這些結果顯示飲食鉀及其代謝物在CKD發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