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50歲以上成人的鎂攝取量與慢性腎臟病(CKD)及腎結石風險的關聯,數據來自2007至2018年的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結果顯示,較高的血清鎂水平能降低CKD和腎結石的風險,且這種關係呈現非線性特徵。特別是每日攝取量達350毫克前,風險顯著下降,超過後則趨於平穩。研究指出,雖然鎂攝取量與CKD風險呈負相關,但腎結石的關聯在女性中較顯著。建議未來需進一步研究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臨床試驗發現,對於患有慢性腎臟病但未接受透析的病人,補充鎂並不能減緩血管鈣化的進展。雖然血液中鎂濃度提高,但12個月後,補充鎂組與非補充組的血管鈣化進展無顯著差異。此外,接受鎂治療的組別也有較高比例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因此,單獨補充鎂可能無法降低CKD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可能需要其他治療方式。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美國糖尿病成年人血清Klotho水平與腎結石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較高的Klotho水平與較低的腎結石風險有關。該研究包括超過3,500名糖尿病患者,發現每增加一個ln轉換後的Klotho濃度單位,腎結石風險降低了28%。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鎂水平與心血管結果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較高的總鎂水平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然而,游離鎂水平並未顯示相同的關聯性。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透過飲食調整和鎂補充劑兩種方式提升尿液中鎂水平的效果,對象是鎂水平較低的患者。結果顯示,補充組的鎂水平增加較多,且更容易達到每天70毫克的目標水平,同時檸檬酸鹽排泄也增加。兩者都有效,但補充劑更快達標,且平均鎂水平較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結石與慢性腎病(CKD)之間的關係,發現兩者並無顯著的遺傳相關性。雖然腎結石與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有關聯,但考慮其他因素後,這種關聯消失。研究還指出,CKD可能降低腎結石的風險,可能因為尿鈣排泄量較低。總體來看,腎結石並不會獨立增加CKD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鎂水平與重症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AKI)之間的關聯。研究分析了3,228名住院於ICU的肝硬化患者,結果顯示68.6%的患者出現AKI。研究發現,血清鎂水平較高與AKI風險增加獨立相關,特別是當血清鎂在1.6-2.6 mg/dL時,AKI的比值比為1.89,而在2.6 mg/dL或更高時,則為2.19。這顯示隨著鎂水平上升,AKI風險也隨之增加,建議進一步進行隨機試驗以驗證這些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美國成年人飲食中煙酸攝取量與慢性腎臟病(CKD)的關聯,分析了2007至2018年的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共有25,608名年滿20歲的參與者。結果顯示,17.14%的參與者患有CKD,且攝取較高煙酸的參與者(第二至第四四分位數)患病機率較低,調整後的CKD機率比率分別為0.89、0.83和0.83。研究建議煙酸攝取量與CKD風險呈L型關聯,約28.04毫克的攝取量為關鍵拐點,強調足夠的煙酸對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HBG)與慢性腎病(CKD)的關聯,數據來自2013至2016年的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共7,713名成年人。結果顯示,SHBG水平越高,CKD風險越大,每增加一個log2的SHBG,CKD風險增加24%。特別是SHBG在最高四分位數的個體,罹患CKD的可能性比最低四分位數高51%。這種關聯在SHBG超過46.1 nmol/l時顯著,顯示出非線性關係,提示SHBG可能是評估CKD風險的有用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飲食纖維攝取量(DFI)與慢性腎臟病(CKD)之間的關聯,分析了來自2009至2020年NHANES數據庫的22,871名參與者,包括高血壓和非高血壓個體。結果顯示,DFI與CKD的流行率呈顯著負相關,特別是在高血壓患者中,較高的DFI與較低的CKD發生率有關。然而,非高血壓群體則未見此關聯。研究強調DFI在CKD管理中的重要性,尤其對高血壓患者而言。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碳酸鎂(Mg)補充對慢性腎病(CKD)3-4期患者的影響,共19名患者參與,分為對照組和每天補充360毫克Mg的干預組,持續15個月。主要發現包括:Mg補充增加尿液排泄但血清水平穩定,未見高鎂血症;血管鈣化無顯著變化,但Mg水平與脈搏波速度降低相關,顯示血管順應性改善;骨礦密度未顯著變化,但Mg與骨合成標記有關,可能對骨代謝有正面影響。研究建議Mg補充可改善血管健康,且需監測尿液Mg水平。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