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每日使用patiromer對透析末期腎病(ESKD)患者高鉀血症及心律不整的影響。共33名患者參加,31名完成研究,分為patiromer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patiromer組在第4週的高鉀血症發作次數顯著少於對照組(13次對41次),中位數發作次數為0次。雖然兩組在重大心律不整事件上無顯著差異,但patiromer有效減少高鉀血症發作,仍需進一步研究其對心臟事件的影響。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探討了門診血液透析診所使用即時化學指導調整透析液鉀和碳酸氫鹽水平的效果。結果顯示這種調整是安全和有效的,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來確認。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在西班牙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或心臟衰竭且高鉀血症的病患中使用帕替麥酸鈉,可以有效控制高鉀血症,進而節省超過30%的醫療成本。這些節省主要來自於延緩腎臟疾病患者病情惡化和減少心臟衰竭患者早逝。總結來說,帕替麥酸鈉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或心臟衰竭的病患在經濟上有正面的影響。 PubMed DOI

研究指出,帕替羅醌對患有晚期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管理高鉀血症有效,能降低血清鉀水平並維持正常值。不良事件輕至中度,多數患者可同時使用其他藥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鉀結合劑在慢性腎病(CKD)患者中增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抑制的可行性,並減少尿白蛋白排泄。研究招募140名年齡18到80歲的患者,但面臨招募困難,最終只有75人參加,且只有23名患者出現高鉀血症,20人完成研究。這樣的低招募率影響了主要結果的分析,顯示在此背景下,無法提供足夠證據支持鉀結合劑的益處。 PubMed DOI

DIAMOND 試驗評估了 patiromer 在心臟衰竭伴隨減少射血分數 (HFrEF) 及慢性腎病 (CKD) 患者中控制血清鉀的效果,特別是針對因 RAAS 抑制劑而有高鉀血症風險的患者。結果顯示,patiromer 在維持正常鉀水平的同時,能讓大多數患者達到 RAAS 抑制劑和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 (MRAs) 的目標劑量,且其耐受性良好。總體而言,patiromer 對於腎功能較低的 HFrEF 患者有顯著益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在接受血液透析的末期腎病中國患者中,高鉀血症的盛行率及其管理情況。研究於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進行,招募了600名患者。結果顯示,75.5%的患者在六個月內經歷高鉀血症,且復發率隨時間上升,六個月時達78.6%。然而,只有5.3%的患者接受鉀結合劑治療,顯示在管理鉀水平上存在不足,特別是在非透析日。研究強調了改善高鉀血症長期管理策略的必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如何在接受透析的成人中有效管理高鉀血症。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使用低鉀透析液,另一組在非透析日使用高鉀透析液並搭配鈉鋯環硅酸鹽(SZC)。結果顯示,高鉀/SZC組的心房顫動(AF)發作率顯著低於低鉀組,且心律不整的發生率也較少。此外,這組的血清鉀水平維持在最佳範圍內的比例較高。總結來說,使用高鉀透析液和SZC的組合能有效降低AF及其他心律不整的風險。 PubMed DOI

心臟心律不整在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中很常見。根據Charytan等人的最新研究,若這些病人有高鉀血症(鉀濃度5.1 - 6.5 mEq/l),使用鉀濃度3 mEq/l的透析液,並在非透析日搭配鈉鋯環矽酸鹽(SZC)治療,心房顫動的發生率會較低。雖然這項8週的研究有樣本數小、持續時間短等限制,但仍具初步價值,值得進一步進行更大規模的試驗,以探討其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響。 PubMed DOI

鈉鋯環矽酸鹽(SZC)已證實能有效降低慢性高鉀血症患者的血清鉀水平,但其在緊急情況下的效果尚未明確。本研究評估SZC是否能減少高鉀血症患者對緊急介入的需求。研究在專科腎臟中心進行,包含250名接受SZC治療的患者與250名對照組。結果顯示,SZC治療後,患者需要緊急血液透析的比率減少77%,對緊急靜脈通路的需求減少73%。這顯示SZC能顯著降低高鉀血症患者的緊急介入需求。 PubMed DOI

高鉀血症是指血清鉀濃度超過5.0 mEq/L,可能導致心臟毒性和肌肉無力,特別在慢性腎病、糖尿病和心臟衰竭患者中更為嚴重。這種情況常因藥物如ACE抑制劑和保鉀利尿劑而加劇。管理高鉀血症需平衡心血管和腎臟治療的效果與鉀水平的風險,急診時重點在穩定細胞膜和促進鉀進入細胞。慢性管理則需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包括新型鉀結合劑,這些藥物在CKD和HF患者中顯示出良好效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