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中期分析針對tolvaptan的安全性進行檢視,特別是其對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的肝損傷風險。歐盟要求進行這項研究,涵蓋2,074名患者,監測肝酶水平。結果顯示3.6%的患者肝酶升高,確認有65例,並報告69起肝損傷的不良事件。大多數患者在治療中斷後,肝酶水平有所改善。研究結果與臨床試驗一致,顯示定期監測能有效早期識別肝臟相關的不良事件,降低嚴重肝損傷風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評估了托巴坦對ADPKD兒童的安全性和效果,發現兒童ADPKD的風險評估是可行的。參與者基線數據由兒科腎臟科醫師回顧,大多數案例風險評級一致,年齡較大者風險較高。重要參數包括年齡、腎臟影像、腎功能、血壓、尿蛋白和基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托維普坦對快速進展的常染色體優勢囊腫性腎病(ADPKD)患者腎臟和心臟的長期影響。他們發現,托維普坦治療可以減緩腎功能下降的速度,並可能透過降低發展心律失常的風險,有助於預防心臟併發症的發生。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根據尿滲透壓(OsmU)水平調整托伐普坦劑量,能改善ADPKD患者的腎功能、減少腎臟體積、延緩疾病進展,並減少副作用及輟學率。未來需進一步研究,確認在ADPKD患者中使用OsmU調整托伐普坦劑量的最佳方式。 PubMed DOI

Tolvaptan是一種抗利尿激素V2受體拮抗劑,2015年在韓國獲准用於治療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一項針對117名快速進展ADPKD患者的臨床試驗顯示,90.6%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其中14.5%為肝臟不良事件,主要在前18個月內發生。雖然肝臟不良事件較高,但tolvaptan仍有效減少腎體積增長及腎小球過濾率下降。研究認為在適當劑量調整和監測下,tolvaptan可安全使用。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tolvaptan對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的影響,數據來自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的TriNetx。研究發現,雖然使用tolvaptan的患者腎小管過濾率(eGFR)較低,且進展至第4期慢性腎病的風險較高,但他們開始血液透析的風險顯著降低,且經歷尿路感染及全因死亡率的風險也較低。總體而言,tolvaptan可能有助於減少ADPKD患者開始血液透析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回顧性研究評估了tolvaptan在治療慢性腎病(CKD)患者體液過載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於2022年3月到2023年12月在東南大學中大醫院進行,納入174名CKD患者,分為單獨使用利尿劑的C組和與tolvaptan聯合使用的T組。結果顯示,T組在第3天尿量顯著增加,體重減少,且第7天持續顯示更好的利尿效果。兩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AQP2的表達可能預測tolvaptan的療效。整體而言,tolvaptan對CKD患者的體液過載管理是有效且安全的。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影響約每1000人中有1人。研究顯示,81.71%的ADPKD患者有肝囊腫,且隨著年齡增長,男性的盛行率更高。肝囊腫對肝功能的影響有限,生活品質評估也顯示大多數患者未受顯著影響,只有重度多囊肝病患者的身體生活品質較低。未來需進一步研究重度PLD的治療方法及肝囊腫發展的影響因素。 PubMed DOI

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主要由PKD1和PKD2基因的變異引起。少數情況下,這些變異可能導致早期症狀。一名女性胎兒在妊娠31週時被診斷為羊水過少和腎臟腫大,母親有ADPKD病史。出生後,病情迅速惡化,基因檢測顯示從雙親遺傳了兩個PKD1變異。這名嬰兒面臨高血壓、慢性腎病等併發症,最終使用tolvaptan治療。儘管資料有限,但經過6年治療後,患者耐受良好,可能有助於減緩病情進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tolvaptan對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的長期影響,分析了615名患者的數據,其中105名接受了tolvaptan治療,平均治療時間約6.1年。結果顯示,tolvaptan能顯著減少腎小球過濾率(eGFR)的下降,下降幅度減少14%。不過,腎臟體積的增長並未顯著改變。高滲透壓患者對tolvaptan的反應更佳。總體來看,tolvaptan有助於減緩腎功能下降,但對腎臟生長影響不大。 PubMed DOI

在美國,tolvaptan 獲准用於治療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並需實施風險評估與緩解策略(REMS)以監測肝損傷。根據2018年5月至2023年2月的數據,10,879名患者中,45%使用超過12個月,35%超過18個月。可能的嚴重肝損傷發生率穩定在0.8%,共報告82例,且自上次報告以來無新病例。這些結果強調肝功能監測的重要性,但結論受限於可用數據,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病例被識別。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