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不同腹膜透析(PD)模式的生存益處,特別是使用icodextrin的情況。148名接受PD超過一年的患者被分為四組。結果顯示,使用icodextrin的CAPD組生存率高於不使用的APD組,雖然差異不顯著。沒有糖尿病的患者中,APD-ET組的生存趨勢較差,而APD+ET組的技術生存率較好。總體來看,未使用icodextrin的APD患者在生存率和技術生存率上表現不佳,可能與體液控制有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兒童接受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在醫院入院率、原因、住院時間和結果上差異不大。PD患者容易有通路感染,HD患者則多非感染性併發症。急性入院住院時間較長,高尿酸和低白蛋白可能預測增加。年紀小和生長問題可能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PubMed DOI

立即開始腹膜透析(ISPD)是一種有益的治療方式,對長期患者存活率有正面影響。研究發現,在10年內患者和技術存活率高,只有糖尿病會影響存活率。對需要腹膜透析的患者來說,ISPD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PubMed DOI

研究比較HD和PD治療ESRD患者的長期存活率,發現HD組的死亡率顯著低。年齡、體重、高血壓、血清肌酸酐等因素影響存活率。結果顯示HD可能是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從血液透析轉換到腹膜透析的病人,容易再轉回血液透析;而腹膜透析病人若發生腹膜炎、家庭訪問少、血清白蛋白低、殘餘腎功能差或腹膜清除率低,則轉換回血液透析風險增加。選擇腹膜透析起初與技術存活有關,但干預腹膜炎和透析適當性等因素,可改善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通常建議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心衰或慢性腎病的患者。不過,對於接受慢性腹膜透析(PD)的患者,相關文獻仍不足。一項針對50名糖尿病慢性PD患者的研究顯示,持續使用SGLT-2i的患者在超濾率和血紅素水平上較高,但在尿量、生存率及尿道感染發生率上並無顯著差異。這顯示SGLT-2i對臨床結果的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項在中國的研究比較了自動腹膜透析(APD)與臨時血液透析(HD)對於需要緊急透析的末期腎病(ESRD)患者的效果。116名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APD或HD,結果顯示APD組的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低於HD組(25.9%對比56.9%),且APD的住院醫療費用也較低(27,008.39元對比42,597.54元)。雖然兩組在導管存活率和患者存活率上無顯著差異,但APD在併發症和費用上表現更佳,這對臨床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早期使用icodextrin (ICO)對接受腹膜透析 (PD) 患者腹膜炎和隧道感染 (TI) 的影響。從2011年9月到2020年3月,共有82名患者參與,其中21名在PD治療開始時使用ICO。結果顯示,早期使用ICO顯著降低了腹膜炎和TI的發生率,腹膜炎的年發生率僅為0.17次。Cox回歸分析也顯示,早期使用ICO能有效降低這些併發症的風險,建議在PD開始時就啟用ICO。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接受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HRQoL)的變化,包括機構性血液透析(IHD)、腹膜透析(PD)和居家血液透析(HHD)。研究分析了2017至2021年間930名患者的RAND-36問卷數據。結果顯示,IHD患者的身體組成摘要(PCS)分數較低,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組別的PCS分數都有下降,PD患者的下降最明顯。心理組成摘要(MCS)方面,HHD患者有改善趨勢,而IHD和PD則無。這研究強調不同透析方式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幫助患者做出更好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腹膜透析(PD)在急性腎損傷(AKI)患者中的效果,重點在於代謝與液體管理、結果及死亡風險因素。研究涵蓋487名在2004至2024年間接受PD的患者,年齡中位數為64歲。結果顯示,透析後血尿素氮和肌酸酐穩定,液體去除中位數為2,320毫升。34.9%的患者恢復腎功能,但55.8%死亡。死亡風險因素包括年齡、肝腎綜合症等。研究認為,PD能有效管理AKI患者的需求,且特定因素影響生存率。 PubMed DOI

在腹膜透析中,超濾不足可能需要轉換到血液透析,因此需要延長PD療程的策略。研究提出一種雙模態PD溶液,結合晶體和膠體,以增強超濾效果。測試了三種不同的30%葡萄糖量,結果顯示使用100毫升的溶液在超濾效率和鈉去除上表現最佳。回顧性研究中,四名患者在使用雙模態溶液200後,未報告腹膜炎事件,且中位持續時間為15個月。總之,建議使用100毫升的30%葡萄糖與7.5%異麥芽糖,以優化療效。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