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最近的研究指出,腸腦肽如ghrelin和GLP-1可能成為治療酒精使用障礙(AUD)的新目標。ghrelin以促進食慾著稱,研究發現它會增加酒精的攝取和渴望,阻斷其受體能減少酒精消耗。另一方面,GLP-1則是抑制食慾的肽,已有受體激動劑用於治療糖尿病和肥胖,並顯示能減少酒精攝取。雖然這些肽的具體機制尚不明朗,但它們在成癮過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未來有望成為AUD的治療選項。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酒精濫用症(AUD)是全球重要議題,目前藥物治療有限。研究正探討腸腦軸作為新治療方向。GLP-1、胰澱粉素和胃饑餓素等肽類在動物模型中調節酒精行為,可能減少酒精奖賞效應。人類研究也支持這些肽類治療AUD的潛力。需進一步瞭解腸腦軸與AUD互動。 PubMed DOI

腸腦軸在調節酒精攝取中扮演重要角色,GLP-1受體活化可降低攝取量、抑制相關行為,減輕戒斷症狀。臨床研究指出GLP-1受體激動劑或許能減少肥胖者AUD患者的酒精攝取。有待進一步研究其對酒精攝取和體重的影響。總之,GLP-1途徑對酒精和藥物消耗機制有影響,為成癮醫學帶來新見解。 PubMed DOI

研究指出GLP-1系統在成癮行為中扮演重要角色,像是semaglutide這樣的GLP-1類似物可能有助於治療酒精濫用症(AUD)。小鼠研究顯示,semaglutide能減少暴飲暴食式的飲酒行為和依賴誘發的飲酒量,同時影響大腦中的GABA神經傳遞。這些發現支持進一步探討semaglutide作為治療AUD的潛在藥物。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像semaglutide這樣的GLP-1R激動劑能減少酒精攝取量和體重,對酒精濫用患者有潛力。Semaglutide減少了大鼠的酒精攝取量和復發性飲酒,同時影響大腦多巴胺釋放。此外,Semaglutide還降低了飲酒大鼠的體重。未來研究將進一步探討semaglutide對酒精濫用患者的效果。 PubMed DOI

肥胖是全球性健康議題,增加慢性疾病風險,但減重有助於管理。傳統方法如飲食和運動可能不足夠,因此引起對抗肥胖藥物的興趣。GLP-1 受體激動劑已被用來抑制食慾並幫助減重,同時也有潛力幫助戒癮治療。然而,對於長期使用和副作用存在擔憂。新研究專注於雙重激動劑方法,結合 GLP-1 和 PYY<sub>3</sub><sub>-</sub><sub>36</sub>,以獲得更好的效果並減少副作用。 PubMed DOI

成癮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導致高病率和死亡率。雖然目前有一些治療方法,但選擇有限且效果不一。最近,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系統被視為治療酒精和物質使用障礙的新方向。研究顯示,GLP-1受體激動劑在動物和人類試驗中有減少物質使用的潛力。這些激動劑可能透過影響獎勵處理、壓力管理和認知功能等機制發揮作用。未來的研究將聚焦於找出最有效的激動劑及其適合的患者群體。 PubMed DOI

酒精使用障礙(AUD)是一種複雜的問題,目前治療選擇不多,但藥物研究正在開拓新方向。這篇綜述探討了幾個新興的藥理學目標,如生長抑素(SST)、血管活性腸肽(VIP)、類胰高血糖素肽-1(GLP-1)、痛覺肽(NOP)和神經肽S(NPS),它們在調節酒精消耗上扮演重要角色。研究顯示,這些目標可能有助於開發更有效的AUD治療方案,並強調了持續研究的必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系統性回顧了GLP-1受體激動劑(GLP-1RA)對人類物質使用障礙(SUD)的影響。研究人員從MEDLINE、Scopus和Cochrane Library等資料庫中篩選出1218項初步研究,最終只有5項符合標準,涉及630名接受Exenatide和Dulaglutide治療的參與者。結果顯示,GLP-1RA對SUD有顯著療效,特別是對酒精和尼古丁的成癮。此外,參與者的體重、BMI和HbA1c也有改善,顯示GLP-1RA可能成為成癮醫學的新選擇。 PubMed DOI

酒精和藥物依賴對健康和經濟造成嚴重挑戰,解決這問題的關鍵在於開發更有效且耐受性好的藥物。雖然多巴胺系統在成癮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研究顯示腸道荷爾蒙,如飢餓素和類胰高血糖素肽-1,也會影響成癮行為。這些荷爾蒙與大腦獎勵系統的多巴胺傳遞互動,顯示腸道荷爾蒙在成癮治療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這篇綜述指出,這些荷爾蒙可能成為新治療的潛在目標。 PubMed DOI

初步研究顯示,GLP-1 受體激動劑(如 semaglutide 和 liraglutide)可能有助於減少酒精消耗,並降低因酒精使用障礙(AUD)住院的風險。這項瑞典的隊列研究涵蓋227,866名16至64歲的AUD患者,結果顯示使用semaglutide的患者住院風險顯著降低(風險比0.64),而使用liraglutide的患者風險也有下降(風險比0.72)。這些藥物可能比傳統AUD治療更有效,但仍需進一步臨床試驗來確認。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