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水泡性膨疹(BP)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緊繃水泡及類似蕁麻疹的病變。研究顯示,BP與糖尿病(DM)之間有顯著關聯,且DM可能是BP的風險因素。特別是新發的DM可能在BP治療期間出現,尤其是使用皮質類固醇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劑(DPP-4i)與BP的發作關聯最強,其他抗糖尿病藥物也有相關性。因此,建議在有自體免疫病史的老年DM患者中謹慎使用DPP-4i。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一名59歲女性,有思覺失調情感障礙,治療糖尿病藥empagliflozin和paliperidone後出現皮疹。診斷為水疱性類天疱瘡(BP),使用dapsone治療後有明顯改善。BP與神經精神疾病有關,治療變得複雜。empagliflozin與BP關聯使疾病理解更複雜。挑戰在患有神經心理疾病的患者中管理BP,未來藥物誘發BP可能更常見。 PubMed DOI

一項研究探討了使用不同二肽基胜肽酶-4(DPP-4)抑制劑治療糖尿病時發展出大疱性類天疱瘡(BP)的風險。該研究發現,與西他列汀和阿格列汀相比,維達列汀和利那列汀顯著增加了BP的風險。在做出一般性結論之前,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充分了解這種關聯。 PubMed DOI

大疱性類天疱瘡(BP)是一種影響老年人的自體免疫疾病,有可能因藥物引發。一些抗糖尿病藥物,如DPP-4抑制劑和葡萄糖樣肽-1受體激動劑,已被發現可能導致BP。這個案例研究討論了一位因dulaglutide引起BP的病例,強調臨床上認識這些常用藥物潛在不良影響的重要性。 PubMed DOI

牛皮水泡症是一種少見的起水泡疾病,可能因藥物引發,像linagliptin這種DPP-4抑制劑風險高。已有兩例與linagliptin相關的病例報告,透過組織學和免疫螢光染色確診。治療方式包括停藥,使用甲基泼尼松和四環素。一位患者因中風不治身亡,另一位則以較低類固醇劑量管理。老年患者藥物誘發的牛皮水泡症治療需謹慎考量潛在誘因,可能需要多學科照護,因為類固醇對其他疾病有影響。 PubMed DOI

兩位年長患者服用linagliptin治療糖尿病後出現瘙癢性水疱,需接受密集治療延長住院時間。雖然linagliptin對糖尿病有益,但可能引發水疱性類天疱瘡。二次感染增加心內膜炎風險,尤其對植入式心臟瓣膜患者。處方linagliptin時應謹慎。 PubMed DOI

DPP-4 抑制劑對於控制第二型糖尿病的血糖非常有效,但可能會引起各種皮膚問題。這篇評論探討皮膚科副作用,如水疱性類天疱瘡,並提供診斷和管理方面的見解,以幫助醫護人員更好地應對這些問題,改善病患照護。 PubMed DOI

研究指出,長期使用某些2型糖尿病藥物可能導致水疱性類天疱瘡,特別是對於有阿茲海默症、其他痴呆症,或同時使用噻嗪或利尿劑的患者。使用西他列汀的患者較少出現此副作用,因此在處方藥物時應謹慎考慮病患的狀況,避免使用利那格列汀和維格列汀。 PubMed DOI

GLP-1激動劑是治療2型糖尿病和減重的藥物,對健康有幫助。雖然皮膚反應資訊有限,但可能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如過敏和天疱瘡。診斷需臨床懷疑和組織病理學,治療包括停藥和處理症狀。這篇回顧整理了GLP-1激動劑引起的皮膚反應病例報告,供醫護人員參考。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抗糖尿病藥物對糖尿病患者發展間質性肺病風險的保護效果。研究團隊分析了2009至2016年間的台灣數據,使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來探討風險因素。結果顯示,使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和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可降低ILD風險,特別是SGLT2I的風險比為0.14,顯示其對糖尿病患者的保護效果。 PubMed DOI

第二型糖尿病(T2DM)是一種日益普遍的慢性代謝疾病,影響全球許多人,並可能影響皮膚。主要治療方式是口服降血糖藥物,但這些藥物可能引發皮膚不良反應,從輕微刺激到嚴重情況如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或史蒂文斯-約翰遜症候群。本文重點探討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的皮膚不良反應,特別是與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及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相關的情況。了解這些反應有助於臨床管理,及時識別並停止使用引起問題的藥物,對老年患者尤為重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