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可能造成腎臟損傷。本研究探討吡格列酮、利那普利和坦索羅辛對糖尿病大鼠的影響。結果顯示,這三種藥物皆能改善腎功能,特別是利那普利顯著降低血清肌酸酐,並減少組織損傷。坦索羅辛和利那普利的治療也提升了腎小球過濾率,減少尿糖。總結來說,這些藥物對糖尿病腎病有保護作用。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 受體激動劑在第二型糖尿病的管理及其對腎病的潛在益處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些藥物透過改善腎臟血流、減少炎症、增強抗氧化防禦、控制血糖、促進減重及直接影響腎細胞等機制,提供腎臟保護。綜述中將探討相關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腎功能改善及糖尿病腎病發生率降低,並討論其安全性及潛在副作用。總之,GLP-1受體激動劑不僅有助於血糖控制,還能保護腎臟健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dapagliflozin'和'pioglitazone'對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中氧化壓力和細胞凋亡的影響。研究發現,這兩種藥物單獨使用時能有效降低細胞凋亡和氧化壓力,並改善腎臟損傷。雖然組合療法對腎小球硬化有改善,但在其他指標上並未顯著優於單獨治療。總結來說,這兩種藥物各有益處,但聯合使用未能如預期增強保護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dapagliflozin對糖尿病腎病(DKD)的影響,使用鏈脲佐菌素誘導的老鼠模型。結果顯示,dapagliflozin不僅能降低血糖,還能保護胰島細胞並改善腎功能。研究發現其腎臟保護作用的機制,包括抗炎、抗氧化和抗纖維化,具體抑制了p38 MAPK/NF-κB途徑,並增強了SIRT1/Akt/GSK-3β/Nrf2/HO-1信號通路,抑制TGF-β1/Smad2/3途徑,最終促進DKD老鼠的腎損傷減少和功能改善。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dapagliflozin和telmisartan聯合療法對糖尿病腎病的療效,持續12週,184名患者參與。結果顯示,聯合療法組的尿液白蛋白與肌酐比率顯著下降,且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酸、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準均優於單一療法組。此外,炎症生物標記也顯著降低。總體來看,聯合療法在改善血糖控制、減少炎症及促進腎功能方面效果更佳,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臨床結果。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DKD)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且是慢性腎病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探討了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和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對腎臟阻力指數(RRI)的影響。145名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為期26週的治療,結果顯示這兩種療法能顯著改善RRI,約三分之一的患者RRI正常化,對照組則無顯著變化。RRI可作為檢測DKD早期腎損傷的有用工具,且這些療法可能對心血管風險和腎臟健康有潛在好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saxagliptin和cilostazol對環磷酰胺(CYP)引起的腎毒性在雄性Wistar大鼠中的保護效果。大鼠分為五組,分別為對照組、未接受CYP治療組,以及接受saxagliptin、cilostazol或兩者組合的治療。研究測量了腎組織和血液中的生物標記,結果顯示這兩種藥物都能有效減少腎毒性,且聯合使用效果更佳,顯示其作為聯合治療策略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DPP-4抑制劑linagliptin對脂多醣(LPS)引起的急性腎損傷(AKI)在小鼠模型中的保護作用。研究發現linagliptin能改善腎功能,降低損傷標記物,並透過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和紅血球核因子2相關因子2(NRF2)通路發揮效果。雖然ANA-12拮抗劑會部分抵消linagliptin的好處,但BDNF信號仍被認為是未來治療的潛在靶點,顯示linagliptin對AKI有前景的治療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糖尿病藥物canagliflozin(Cana)能有效保護大鼠腎臟,減緩因甘油引起的急性腎損傷。Cana能改善腎功能、降低發炎和氧化壓力,並活化細胞保護路徑,顯示它有潛力成為急性腎損傷的新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empagliflozin能有效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腎功能,降低腎絲球過濾率(GFR),而DPP-4抑制劑linagliptin則沒有這效果。即使兩藥合併使用,empagliflozin的腎臟保護力依然明顯,且餐後也有效。這顯示empagliflozin對腎臟有益,無論是否搭配linagliptin。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finerenone和exenatide這兩種藥物,不論單獨或合併使用,都能減少糖尿病大鼠的心臟損傷和發炎,提升抗氧化能力。其中合併治療效果最好,顯示兩藥一起用,可能更能預防糖尿病引起的心臟病。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