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低基線舒張壓是否影響降壓介入的效果。研究分析了五項主要試驗的數據,結果顯示更積極的血壓控制能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風險,無論基線舒張壓如何。特別是,降壓介入在不同舒張壓組別中效果一致,包括低舒張壓的群體,且沒有證據顯示低舒張壓會影響心血管或腎臟的降壓益處。總之,即使在低舒張壓的個體中,積極降壓仍然是有益的。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探討強化血壓控制對CKD患者腎臟結果的影響,整合七個試驗數據。結果顯示,強化血壓控制可降低腎臟風險,但效果因腎功能不同而異。對CKD第4-5期患者有助延緩腎臟替代治療,但對第3期患者效果不確定。對進階CKD患者影響仍不明確,未來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患有慢性腎臟疾病4-5期的高血壓患者,若收縮壓<120mmHg,與腎臟替代治療(KRT)和死亡率無明顯關聯。但未受控組有增加死亡風險的趨勢。受控組中,年長患者患有較低的KRT風險。需進一步臨床試驗確認收縮壓目標對患者的影響。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強化血壓治療對患有直立性低血壓或站立性低血壓的成年人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對於有或沒有基線低血壓的人來說,強化治療都有益。總結來說,強化療法對降低CVD或死亡風險有正面效果,不論有無低血壓,對站立性低血壓狀態也沒有明顯差異。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在《SPRINT》中,強化降低血壓的好處不受利尿劑影響,但噻嗪類利尿劑與強化降低血壓組合使用時,可降低心血管風險。總結指出,強化降低血壓的效果與利尿劑無關,但噻嗪類利尿劑結合使用有益。 PubMed DOI

一項在中國進行的研究比較了高風險患者中的強化血壓控制(目標小於120 mm Hg)與標準控制(小於140 mm Hg)。約有11,000名參與者被追蹤約3.4年。強化控制導致較少心血管事件,但更多的暈厥病例。總的來說,將血壓控制在較低水平可以減少主要血管事件,並帶來輕微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系統性綜合分析探討2型糖尿病(T2D)患者在使用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s)和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時,根據基線血壓的不同,心腎益處是否有所差異。研究納入了截至2024年4月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SGLT-2is在正常和較高血壓患者中均顯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腎臟結果,而GLP-1RAs在高血壓患者中對中風和腎病風險有降低效果。總體而言,基線血壓對這兩種藥物的心腎益處影響不大。 PubMed DOI

這項初步試驗探討晚期慢性腎病(CKD)和高血壓患者達成較低血壓目標的安全性與可行性。108名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強化血壓控制組(目標收縮壓低於120 mmHg)和較少強化組。結果顯示,強化組的平均收縮壓為124.7 mmHg,顯著低於較少強化組的138.2 mmHg,且安全性結果無顯著差異。儘管如此,因樣本量小及單中心設計,仍需進一步大型試驗來確認最佳血壓目標及相關風險與益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患有2型糖尿病且收縮壓升高的患者,探討強化血壓控制的效果。年齡50歲以上的患者被隨機分為強化治療組(目標收縮壓低於120 mm Hg)和標準治療組(目標收縮壓低於140 mm Hg)。研究結果顯示,強化治療組的重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顯著低於標準組,風險降低21%。雖然兩組的嚴重不良事件相似,但強化組有較多低血壓和高鉀血症病例。總結來說,對2型糖尿病患者設定低於120 mm Hg的收縮壓目標,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基線收縮壓(SBP)和脈壓(PP)對心臟衰竭患者(輕度減少或保留射血分數)心血管結果的影響。雖然目前建議將SBP目標設定為<130 mm Hg,但支持證據有限。研究分析了近17,000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SBP與心血管風險之間存在J形關係,120-130 mm Hg時風險最低,而PP在50-60 mm Hg時風險也最低。研究強調在管理HFmrEF/HFpEF患者時,應謹慎考量SBP和PP目標,過度降低SBP可能反而增加風險。 PubMed DOI

高血壓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可調整風險因素,但強化血壓控制對腎臟疾病進展的影響仍有爭議。近期中國的大型試驗顯示,雖然強化血壓控制對心血管有益,但對腎臟結果的影響不一。一項綜合分析指出,強化控制可能減少CKD 4-5期患者對腎臟替代療法的需求,但對CKD 3期患者則無效。目前指導方針建議CKD患者的收縮壓目標為120-130 mmHg,但這種策略可能對腎臟健康有潛在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