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調查了芬蘭第3-4期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特徵,特別是有無2型糖尿病(T2D)的影響。結果顯示,CKD的盛行率為6.3%,新診斷患者中73%為非T2D患者。主要發現包括:非T2D患者的白蛋白尿篩檢顯著低於T2D患者,且腎臟保護治療使用率也較低。醫療費用高昂,CKD和心臟衰竭的開支超過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研究強調了對CKD的認識和管理策略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在非T2D患者中。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慢性腎臟疾病(CKD)是全球重要議題,主要由糖尿病和高血壓引起。1990-2019年間CKD新病例和DALYs持續增加,負擔因地區、年齡、性別而異。針對不同病因制定預防和控制策略至關重要。 PubMed DOI

中度進展的慢性腎臟疾病(CKD)對患者的風險和醫療負擔很高,尤其是沒有糖尿病的患者。腎臟保護性治療,如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和SGLT-2抑制劑,有助於延緩CKD進展、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研究指出,CKD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高,醫療費用昂貴,但腎臟保護性治療應用不足,特別是沒有糖尿病的患者。因此,早期CKD檢測和治療改善對這群人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262,395名新發慢性腎病(CKD)第二型糖尿病(T2D)患者的抗高血糖藥物使用情況。結果顯示,23.9%的患者在CKD診斷後一年內開始新治療。血紅素A1C(HbA1C)較高的患者較快開始新治療,且尿白蛋白與肌酐比率(uACR)升高的患者也較早。第三期CKD患者中,使用新型藥物的比例不到7%。這顯示目前的治療選擇可能無法滿足CKD合併T2D患者的需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科威特公民與外籍人士在慢性腎臟病(CKD)管理上的差異,針對未接受透析的CKD 3-5期患者進行。研究發現,科威特患者年齡較大,腎功能略低,但血壓較低且糖尿病控制較好。兩組患者均有高比例的糖尿病和高血壓,糖尿病是主要原因。SGLT2i和RAASi的使用率偏低。研究建議應提高這些藥物的使用,以改善CKD的管理和健康結果。 PubMed DOI

慢性腎病(CKD)和第二型糖尿病(T2D)的治療環境正在快速變化,特別是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的使用。一項多國研究分析了在finerenone上市前,歐洲、日本和美國的CKD及T2D成人患者的SGLT2i治療情況。研究納入111,291名患者,顯示41-70%為CKD第1或第2期,重度CKD則較少。治療持續時間因地而異,且超過50%的患者在一年後仍持續使用SGLT2i,顯示治療選擇的多樣性與變化。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是一種常見且漸進的疾病,特別是在糖尿病患者中,對死亡率和病痛影響重大。這兩種疾病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而CVD是CK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早期檢測CKD和及時治療能有效減緩疾病進展,降低CVD風險。 CKD通常無明顯症狀,因此實驗室檢測至關重要,需定期評估腎小管過濾率(eGFR)和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率(UACR)。針對糖尿病患者,建議採用四大治療策略,包括RAS抑制劑等,以更有效降低心腎風險。總之,早期檢測和適當治療對CKD和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臟病(CKD)在初級醫療中的特徵與治療模式,涵蓋了丹麥128家診所的125位醫師。研究發現1,497名CKD患者中,80%有高血壓,32%有糖尿病,13%有心臟衰竭。用藥方面,65%使用ACE抑制劑/ARB,56%使用他汀類,14%使用SGLT2抑制劑。診斷上,62%的醫師依據eGFR標準識別CKD,並開始治療以減緩腎功能下降。儘管醫師對CKD有良好認識,但在心腎保護治療的實施上仍有明顯差距,特別是對於無糖尿病或心臟衰竭的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丹麥全科醫生對慢性腎病(CKD)患者的管理,強調改善護理的必要性。研究追蹤1,316名2019至2020年間有異常腎功能檢測的患者,發現75%確診為CKD,且多數為G-stage 3a,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盛行率高。僅52%的患者接受尿液白蛋白/肌酸酐比率檢測,雖然67%使用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使用率偏低。每年患者平均就診13.5次,但檢測和轉診至腎臟科的比例有限,顯示CKD患者對基層醫療負擔大,需改善檢測和治療策略。 PubMed DOI

愛爾蘭老年縱向研究(TILDA)調查了50歲以上人士的慢性腎臟病(CKD)盛行率,發現使用2012年方程計算的CKD盛行率為14.7%,高於2021年的11.3%。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CKD盛行率最高,達33.9%。研究指出,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發展CKD的風險較高,且社會經濟因素如失業也會增加風險。建議針對高風險群體進行健康監測,以改善疾病管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481名中國成人型1型糖尿病(T1DM)患者,探討腎病進展的相關因素。結果顯示,男性、病程較長、高三酸甘油脂及高收縮壓均與慢性腎病(CKD)進展風險正相關,而較低的體重指數(BMI)則為負相關因素。研究還指出,高血糖、高血壓及高尿酸血症與腎病階段有關。建議對早期T1DM患者,特別是低BMI及合併高血壓的男性,應加強監測腎功能,並考慮轉診腎臟科專家以進行干預,強調早期檢測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