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調查了西班牙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為何中央靜脈導管(CVC)使用率高,儘管有其他建議的血管通路方法。研究分析了637名患者,發現40%使用CVC,54.3%擁有動靜脈瘻管(AVF)。使用CVC的患者中,許多人因血管問題或個人拒絕而無法使用AVF。研究指出,CVC的使用與早期開始透析有關,並強調需要對晚期慢性腎病患者進行更系統的AVF評估與規劃,以改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評估了一個為期兩年的合作計畫,目的是提升透析診所與轉診醫院之間的血管通路護理。研究涵蓋392名主要使用動靜脈瘻管的血液透析患者。結果顯示,血管通路的血流改善,關鍵血流事件減少,特別是在AVF方面。AVG組的血管成形術較少,新建AVF或AVG的數量也不多。患者對計畫的滿意度高,轉診比例增加。整體而言,這次合作證明有效,未來可作為其他設施提升透析護理的範本。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在最初使用中央靜脈導管(CVC)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兩種血管通路(AVF vs. AVG)的策略。對於AVF的更為選擇性放置,相較於最大化AVF的建立,結果導致了較低的程序頻率和成本。這表明臨床醫師在AVF的放置上應更加慎重,以改善血管通路的結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隧道導管與較低死亡率有關,尤其對老年患者。血管疾病是導致死亡的重要風險因素。建議隧道導管可能是一個適當選擇,死亡率更多與合併症有關,而非使用的血管通路類型。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的動靜脈瘻管(AVF)存活與UCR水平及暫時性中心靜脈導管插管時間有關。女性患者中,UCR高且暫時導管插管時間長者,AVF存活率較低。建議利用UCR預測AVF存活,並早期拔除暫時導管以改善結果。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晚期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在透析前植入動靜脈瘻與AV移植物的結果。結果顯示,腎功能低於每1.73平方米15毫升/分鐘時,AV移植物患者開始透析時較不需使用導管。AV瘻患者則需更多次手術。建議腎功能低於每1.73平方米15毫升/分鐘的患者,植入AV移植物可能減少透析開始時使用導管的需求。 PubMed DOI

研究探討僅使用超音波引導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的可行性,結果顯示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可取代放射性透視術。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許多患者在血液透析初期使用導管,原因是對永久通路建立時機不確定。研究300名患者後發現,血清磷、糖尿病性腎病變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等因素與開始透析時間有關。半胱氨酸蛋白酶C有預測價值,整體模型效果更佳,可幫助個別規劃動脈靜脈瘻手術。 PubMed DOI

一項針對義大利透析病房的調查顯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護理至關重要。調查涵蓋124個透析單位,涉及12,276名患者,發現61%使用動靜脈瘻管(AVF)。主要結果包括:三分之二的設施有標準化護理流程,46%擁有完整的護理流程,39%進行血管通路監測電腦化。小型設施的AVF使用率較高,且正式護理流程與AVF使用率相關。這些結果強調了標準化監測協議對改善透析患者治療結果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隧道式帶袖導管(TCCs)和動靜脈瘻管(AVFs)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分析了2119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兩組的全因死亡率無顯著差異,但使用TCCs的患者面臨較高的重大不良心血管和腦血管事件、住院及感染風險。多變量分析指出,高查爾森共病指數(CCI)是死亡風險因素。總體而言,使用AVFs的患者相對於TCCs的患者,風險較低。 PubMed DOI

這篇手稿探討隧道式血液透析導管(tHDC)作為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替代方案,特別是在無法立即進行手術的情況下,並強調自體動靜脈瘻管(AVF)的重要性。文中指出腎臟科醫師應更積極參與血管通路的規劃與監測,以提升病人護理品質。內容涵蓋tHDC的建立標準、病人選擇及減少感染和血栓風險的策略,並介紹超音波和心電圖引導的導管放置技術,最後呼籲發展「介入腎臟醫學」的培訓計畫。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