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黃瘤性腎盂腎炎(XGP)是一種罕見病症,尤其在小孩中更少見,通常出現在中年女性身上。這個案例中,7歲女孩因青少年特發性關節炎合併大腸桿菌感染,出現腎臟腫塊。手術切除的決定是為了排除惡性腫瘤,XGP的組織學確認顯示在小兒患者中需重視此診斷。這提醒我們,對於有潛在疾病的兒童,應提高對XGP的認識,並強調腎臟腫塊的徹底病理評估的重要性,以避免誤診。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小兒末期腎病(ESRD)的病因與成人不同,最常見的是先天性腎臟及尿道畸形(CAKUT),約佔30%的慢性腎病(CKD)兒童。這些結構性問題常需與小兒泌尿科醫生合作,處理排尿功能障礙和膀胱問題,可能需要手術。常見的CAKUT情況有產前腎水腫、阻塞性尿路疾病及膀胱輸尿管逆流。隨著小兒患者轉入成人醫療,成人腎臟科醫生需了解其臨床表現及預後,以改善轉診患者的照護。這篇綜述探討CAKUT的診斷與管理,特別是膀胱功能障礙的介入。 PubMed DOI

肺氣腫性腎盂腎炎是一種嚴重的尿路感染,常發生在有糖尿病或尿液阻塞風險的病患身上。有時可能與使用SGLT2抑制劑有關,雖然這情況不常見。醫護人員在開立SGLT2抑制劑處方時,應注意潛在風險,包括尿路感染。 PubMed DOI

一名3歲男孩出現紫癜樣皮疹和腎病綜合症,最初懷疑是IgA血管炎腎炎,但父母拒絕腎臟活檢。雖然他對糖皮質激素反應良好,但後來出現反覆的蛋白尿和腸胃問題。最終腎臟活檢顯示為膜性腎病,並檢測到半胱氨酸3B陽性,顯示與IgAVN不同。治療改善腎功能,但腸胃問題惡化,內視鏡檢查顯示絨毛萎縮。全外顯子測序發現FOXP3基因異常,確診為IPEX綜合症,強調腎臟活檢在免疫疾病診斷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腎臟的淀粉樣變性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與青少年特發性關節炎(SOJIA)有關,特別是在兒童中。案例中,一名11.5歲男孩有SOJIA病史,出現全身水腫,經檢查後確診為腎病綜合症。腎臟活檢顯示有淀粉樣沉積。男孩接受tocilizumab治療後,蛋白尿減少,腎功能恢復正常。這個案例強調了監測SOJIA兒童蛋白尿的重要性,以便及時介入和治療。 PubMed DOI

這份報告講述了一名5歲男孩的病例,他因感染不在13價肺炎球菌疫苗(PCV13)中的肺炎鏈球菌22F型,發展出鏈球菌後急性腎小球腎炎(PSAGN)並出現菌血症。雖然已接種PCV13疫苗,孩子仍因發燒和血尿住院。檢查顯示喉嚨拭子鏈球菌抗原陽性,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和肌酸酐升高,C3水平降低,指向PSAGN。胸部X光顯示浸潤影,血液培養確認肺炎鏈球菌22F型。患者接受10天靜脈注射頭孢曲松治療,腎功能和其他症狀改善。此案例強調評估PSAGN時需檢查非疫苗株的肺炎球菌菌血症。 PubMed DOI

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MPGN)是一種罕見的腎臟疾病。本案例報告了一位77歲男性,出現輕度蛋白尿和血尿,實驗室檢查顯示髓過氧化物酶(MPO)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升高,抗核抗體陰性,且蛋白尿明顯。患者同時為結核分枝桿菌攜帶者,雖然痰檢查陰性。腎活檢顯示MPGN第3型特徵,並且患者僅透過SGLT2抑制劑達到緩解,無需免疫抑制療法。此案例突顯MPO-ANCA陽性MPGN與潛伏性結核的潛在關聯。 PubMed DOI

增生性腎小球腎炎伴單克隆IgG沉積(PGNMID)是一種罕見的腎臟疾病,通常發生在年長者身上。這篇案例報告提到一名18歲的患者,在腎臟移植三年後出現PGNMID。儘管他的蛋白尿很少,且沒有血清旁白蛋白血症的跡象,仍然選擇保守治療。這個案例特別重要,因為它是已知最年輕的腎臟移植物中出現de novo PGNMID,提醒我們在年輕患者中出現新發腎小球疾病時,需考慮這種情況。 PubMed DOI

這個案例描述了一位7歲女孩的肺腎綜合症,出現肺泡出血和急性腎小球腎炎,伴隨水腫、高血壓及急性腎衰竭。檢查發現抗GBM和ANCA自體抗體,腎臟活檢顯示壞死性新月體腎小球腎炎,IgG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上。治療包括類固醇、環磷酰胺、利妥昔單抗及血漿置換,並進行血液透析。不幸的是,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最終導致截肢及死亡。這個案例強調了早期診斷的困難及個性化治療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篇病例報告探討了一位16歲女孩的慢性腎病案例,活檢顯示她有肉芽腫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病。經免疫抑制治療後,基因檢測發現她有NPHP1基因的純合子缺失,確診為腎小管間質性腎病。由於腎臟損傷嚴重,患者需進行腹膜透析和腎臟移植,腎功能未見改善。報告強調在年輕患者中,對於炎症性間質性和肉芽腫性腎病時,需考慮腎小管間質性腎病及基因檢測的重要性。 PubMed DOI

一名12歲女孩罹患罕見的纖維絲性腎小球病,對類固醇無效且腎功能惡化。經腎臟切片確診後,改用抗蛋白尿藥物和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治療,病情明顯改善,腎功能也恢復。這類案例在兒童中非常少見,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式。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