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脂質代謝異常與白蛋白尿風險的因果關係,分析了2001至2018年的NHANES數據。研究發現,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較高可降低白蛋白尿風險,而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升高則會增加風險。孟德爾隨機化分析也支持這些結果,顯示HDL水平與白蛋白尿風險呈負相關。結論指出,脂質代謝異常確實與白蛋白尿風險有關,並建議進一步研究其他血液脂質指標。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指出慢性腎臟疾病(CKD)與較低經濟地位有關聯,但關係尚不確定。透過基因數據,我們發現CKD患者高白蛋白尿水平可能導致較低收入,反之亦然。CKD影響收入,改善患者財務狀況或許需控制白蛋白尿水平。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利用孟德爾隨機化探討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對心血管疾病(CVD)的影響。結果顯示,SGLT2抑制能顯著降低心衰竭、心房顫動、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研究還發現,血脂如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這些關係中可能扮演中介角色。總體來看,SGLT2抑制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有關,且血脂可能影響這種關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利用孟德爾隨機化分析,探討脂蛋白(a) [Lp(a)] 與慢性腎病(CKD)之間的因果關係。研究選取了八個與 Lp(a) 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作為工具變數,並使用 CKDGen 聯盟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基因預測的 Lp(a) 水平較高與 CKD 風險顯著相關,勝算比為 1.039,且未發現多重效應,顯示結果穩健。相對地,CKD 對 Lp(a) 水平並無因果影響。總結來說,升高的 Lp(a) 水平可能增加 CKD 風險,而 CKD 不會影響 Lp(a) 水平。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透過統合分析和孟德爾隨機化,探討糖尿病腎病(DKD)的主要風險因素及其因果關係。研究回顧截至2024年9月的文獻,找出DKD的重要風險因素,如高血壓、合併症、血糖控制不佳等,風險範圍從3.27到6.33。孟德爾隨機化顯示高碳水化合物攝取會增加DKD風險,而多吃蔬菜則有保護作用。研究強調飲食和生活方式改變對預防DKD的重要性,建議早期介入血糖控制、高血壓和飲食。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血尿素氮(BUN)水平與心血管疾病(CVDs)之間的因果關係,採用雙樣本孟德爾隨機化(MR)方法,分析了148,767名東亞人數據。結果顯示,較高的BUN水平與冠狀動脈疾病(CAD)風險增加有顯著關聯(比值比1.42),但對心房顫動、心律不整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則無顯著影響。研究強調在高風險人群中監測BUN的重要性,以助於CAD的預防和風險評估。 PubMed DOI

這項美國大型研究發現,血漿動脈粥狀硬化指數(AIP)越高,腎衰竭風險也越高,兩者呈線性關係。部分原因和發炎反應有關,像是分葉型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和單核球。結果顯示,血脂異常和發炎都會增加腎衰竭風險,未來可針對這些機制來預防腎衰竭。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孟德爾隨機化分析452種血液代謝物,發現甘胺酸和N-乙醯鳥胺酸可能和慢性腎臟病有因果關係。不過,降低甘胺酸可能會增加膽結石和膽囊炎風險,減少N-乙醯鳥胺酸也可能影響耳鳴。這些代謝物有機會成為新治療標靶,但相關治療要注意副作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孟德爾隨機化方法發現,某些血漿脂質,特別是 phosphatidylinositol (18:1_20:4),對IgA腎病有保護作用,可能跟特定免疫細胞有關。這種脂質有機會成為IgA腎病的生物標記,也可能是未來早期偵測和治療的新方向。 PubMed DOI

這項中國研究發現,血脂指標中以AIP(血漿動脈硬化指數)和慢性腎臟病(CKD)及腎功能惡化的關聯最明顯。AIP、三酸甘油脂和殘餘膽固醇越高,CKD風險越高;而HDL-C和LDL-C越高,腎功能惡化風險較低。AIP是最強的預測指標。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用遺傳分析發現,GLP1活性提高可能有助於降低脂肪肝(MASLD)風險,部分原因是能改善糖尿病、高血壓和好膽固醇。GLP1也可能對心臟和腎臟有好處。不過,特定基因突變沒看到明顯關聯,整體結果支持GLP1有助於預防脂肪肝。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