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GLP-1 受體激動劑和 iSGLT2 抑制劑的日益普及與心臟病學、腎臟病學和糖尿病學協會的最新指導方針相符。然而,對於非常年長或虛弱的患者,仍需謹慎,因為在這個族群中缺乏科學研究。在開始使用這些藥物之前,進行全面的老年評估是非常重要的。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GLP-1受體激動劑和SGLT2抑制劑在管理2型糖尿病的效果與安全性,特別針對虛弱患者。研究利用台灣國民健康保險資料庫,分析2017至2019年使用這些藥物的20歲以上個體,並根據健康狀況分為健康、輕度虛弱及中度/重度虛弱三組。結果顯示,兩種藥物在各虛弱組的臨床結果相似,但GLP-1受體激動劑在輕度虛弱組中與高血糖住院風險較高相關,且在所有虛弱組中,與透析或腎臟移植風險增加有關。這些結果顯示,根據虛弱狀態制定的指導方針可能有助於改善糖尿病管理。 PubMed DOI

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GLP-1RAs)和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 2 抑制劑(SGLT2is)在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方面顯示出良好的療效,特別是對高風險患者。這兩種藥物不僅能改善血糖、減重和降壓,還能顯著降低心血管和腎臟事件。GLP-1RAs 對心血管事件有保護作用,而 SGLT2is 則在心臟衰竭和慢性腎病方面表現突出。研究顯示,這兩種藥物的組合可能提供更強的心腎保護,但高成本和使用不足仍是挑戰。 PubMed DOI

SGLT2抑制劑(gliflozins)在治療2型糖尿病上引起了不少期待,因為它們可能降低心臟衰竭住院風險及減緩腎功能惡化。不過,這些藥物對體重、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血壓的影響有限。此外,年長患者可能面臨尿生殖道感染和酮酸中毒等副作用風險。因此,對於這類藥物的臨床研究需謹慎評估,特別是對於那些風險與利益不成比例的患者。總之,治療決策應基於全面了解其優缺點。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GLP-1受體激動劑與SGLT-2抑制劑聯合使用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與安全性。研究納入15項隨機對照試驗,涉及11,679名患者。結果顯示,聯合療法能有效改善血糖控制、腎功能、脂質指標及血壓,且未增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事件的風險。總體而言,這種療法對老年T2DM患者的代謝與心血管健康有顯著益處,未來需進一步研究其長期效果。 PubMed DOI

肥胖被視為與脂肪細胞功能失調相關的慢性疾病,基於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BTs)的療法在減重和改善健康方面顯示潛力。美國兒科機構強調早期使用肥胖藥物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雖然已有針對65歲以上成人的研究,但針對不同年齡層的試驗仍不足。本綜述探討GLP1BTs在老年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性,並支持其安全性,未見新安全性問題。持續研究將進一步明確這些療法的角色。 PubMed DOI

脆弱性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一大併發症,影響治療策略,尤其是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的使用。這些患者可分為肌肉減少性肥胖和厭食性營養不良兩種表型。研究顯示,超重或肥胖的脆弱患者,特別是有心血管風險者,能從這些新療法中獲益;但對於體重過輕或營養不良的患者,則應避免使用。醫生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在老年人中越來越難以管理,因為隨著人口老化,這種疾病的發生率上升。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的出現,改變了CKD的治療方式,但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關注。Roberto Minutolo支持這些藥物能改善心血管健康並減緩CKD進展,主張個性化治療。相對的,Sophie Liabeuf則擔心這些藥物可能引發骨折、急性腎損傷等風險,強調應考慮患者的虛弱程度。兩人都同意需個性化治療並納入老年患者進行臨床試驗,以平衡風險與收益。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了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對老年人抑鬱症、自殺念頭及認知衰退的影響。研究顯示,GLP-1受體激動劑可能與自殺意念風險增加有關,但結果不一致。相對地,SGLT2抑制劑可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抑鬱風險,並且有研究指出這類藥物可能減少癡呆風險。雖然這些藥物在認知方面有潛在益處,但對情緒影響的了解仍然有限,且GLP-1受體激動劑的自殺風險擔憂仍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針對65歲以上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型研究發現GLP-1受體促效劑和SGLT2抑制劑在多數副作用上比磺醯脲類和DPP-4抑制劑更安全,像是低血糖、高血鉀和水腫風險都較低。不過,SGLT2抑制劑會增加酮酸中毒風險,GLP-1受體促效劑則較容易噁心、嘔吐。這些結果有助於年長者選擇更合適的糖尿病藥物。 PubMed DOI

SGLT-2 抑制劑對年長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有心臟和腎臟保護效果,也能減重、降心血管風險,但可能會減少肌肉量、增加虛弱和肌少症風險。雖然死亡率較低,但肌肉流失仍需注意。建議長者用藥要謹慎,並加強營養和運動,未來還需更多研究釐清影響。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