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糖尿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盛行率約10%,在墨西哥更高達12%。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常引發腸胃道副作用,如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特別是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和GLP-1激動劑。這些副作用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腸胃道症狀的成因多樣,包括神經病變和腸道菌群失調,因此需全面考量。為了改善治療效果,應採取個人化的治療策略,針對腸胃道問題及所用藥物進行調整,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某些抗糖尿病藥物可能降低胃腸道疾病風險,但也可能增加胃潰瘍風險。其他藥物則沒有明顯影響。這項研究有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胃腸健康,值得進一步探討。 PubMed DOI

類胰高血糖素肽-1(GLP-1)受體激動劑如liraglutide和semaglutide,對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治療有顯著影響。這些藥物可能導致胃排空延遲,影響餐後血糖控制,並增加手術或內視鏡檢查時誤吸的風險。本文回顧了GLP-1及其受體激動劑對胃腸功能的影響,並強調制定術前指導方針的重要性。由於現有證據有限,作者提出了針對接受GLP-1RA治療患者的管理策略,並呼籲進一步研究以建立更清晰的操作規範。 PubMed DOI

Metformin 是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首選藥物,還顯示出在癌症和糖尿病預防上的潛力。這篇回顧分析了其作用機制、效果及不耐受問題,並遵循相關報告指導方針。Metformin 主要透過抑制肝臟糖異生、降低膽固醇、促進體重減輕及減少代謝性炎症等方式運作。雖然它能改善腸道微生物群和增強葡萄糖攝取,但也可能引起腸胃不適。為了減少不耐受,建議採用謹慎的劑量調整、聯合用藥及使用緩釋劑型等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接受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調查腸胃道副作用的風險因素。研究涵蓋855名來自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患者,分為訓練組和驗證組。透過多因素邏輯回歸分析,研究人員識別出年齡、性別、腸胃疾病病史及口服藥物數量等風險因素,並建立了預測模型。該模型在臨床上顯示出良好的預測能力,對於GISEs的預測具有實用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2007至2023年間的FAERS數據,探討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GLP-1 RAs)與胃腸道不良事件的關聯。結果顯示,共有187,757例不良事件報告,其中16,568例為胃腸道問題。特別是semaglutide與噁心、嘔吐及胃排空延遲的風險增加有關,而exenatide則與胰臟炎及死亡風險上升相關。研究強調臨床醫師需注意這些風險,以保障病人安全,並指出藥物監測數據在識別安全信號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病(MASL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可能引發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最新研究指出,胰高血糖素樣肽-1 受體激動劑(GLP-1RAs)對此病有潛在療效。本分析回顧了截至2023年12月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GLP-1RA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高於對照組,尤其在隨訪少於30週時更明顯。雖然GLP-1RA組的胃腸道不良事件較多,但長期安全性仍可接受,且治療中斷率無顯著差異,強調患者需了解副作用以提升耐受性。 PubMed DOI

Semaglutide 和 tirzepatide 是新批准用於無糖尿病成人體重管理的藥物,但對腸胃道副作用的安全性仍有疑慮。針對近27,000名無糖尿病肥胖者的研究顯示,這兩種藥物都顯著增加了腸胃不良事件的風險,整體風險比率提高了1.86倍,tirzepatide的風險更高(RR 2.94)。此外,semaglutide與膽囊問題的風險增加超過2.6倍,特別是膽結石。雖然這些副作用大多輕微,臨床醫生仍需密切監測患者的情況。 PubMed DOI

GLP-1 受體促效劑常用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但可能引發腸胃副作用,像是胃輕癱或腸阻塞。特別是本來就有腸胃問題的人,風險更高。醫師在開立這類藥物時,應評估病史並密切追蹤,若出現嚴重副作用要考慮停藥,建議個別化治療並持續關注相關研究。 PubMed DOI

一項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大型回溯性研究發現,使用GLP1-RA治療的人,比起用DPP4抑制劑的人,發生嚴重腸胃道問題(如胰臟炎、肝衰竭、腹膜炎、消化性潰瘍、腸胃出血)的風險較低。這顯示GLP1-RA除了降血糖外,還有腸胃保護作用,未來選藥時可多加考慮。 PubMed DOI

最新統合分析顯示,GLP-1受體促效劑(用於糖尿病和減重)會增加膽結石和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尤其是肥胖、脂肪肝或用較高劑量者,但和其他嚴重腸胃或膽道副作用無明顯關聯。 PubMed DOI